加薪能否挽回社工流失困局【2】--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加薪能否挽回社工流失困局【2】

2013年07月15日07:4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晋升困难,源于政府购买服务的不稳定性

  一方面社工渴望拥有一个“有盼头”的未来,另一方面,能为资深社工提供的晋升、发展空间又极为有限。张伟告诉记者,能做到项目负责人岗位的社工只是凤毛麟角,因为项目资源本身就很有限。

  广州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李森指出,项目资源的局限性,主要源于政府购买服务的不稳定性,“今年或者近3年签了一个服务项目,可能合约期满后,换了一个领导,就不再做这个项目了”。

  广东是全国率先提出“小政府、大社会”主张的省份,也是全国政府购买服务领域的“排头兵”,无论是购买服务的范围,还是购买资金在全国都处于领先位置。即便如此,“不稳定感”还是弥漫在社工机构之中。

  实际上,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来由,社工服务的“不稳定性”已经令东部沿海某经济发达城市A市的社工机构“吃了亏”。

  该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A市民政部门以“公益创投”形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有创意的公益服务”。该机构申报的社区特殊家庭青少年矫治项目受到青睐,为120名社区特殊家庭青年提供了为期一年的、卓有成效的服务,并得到财政支持数十万元。

  而今年,根据民政部门的要求,申报项目要有“创新”,去年的项目不能再次申报。由于找不到愿意“接盘”的爱心企业资助,社会效益极佳的特殊青少年矫治项目不得不面临停摆。社工们也不得不中断已有的经验累积,而去迎合出资方的要求,从事另一项“创新”服务。

  “这对社工专业性成长没有好处,但这就是现实状况。”这位负责人虽然看好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矫治工作,但因缺少经费,她不得不将工作重心转移。她开始担心,下一年再“创新”什么,“我们的服务对象就这几类人群,每年创新一类,最终只会导致每一类都不精、不专,专业性的提升需要无数经验的累积”。

  记者查询发现,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文件大多不具有强制性,目前仍处于“鼓励”阶段。一些已经开始尝试购买服务的地方政府,也并没有出台文件规定具体哪几类社会服务应当或者建议由专业社会组织承担。

  这就很容易令人产生“换一任领导,换一个思路”的猜想。

  庄婷婷从上任伊始,就接手“青年地带”工作,这项工作被海珠区团委在正式文件中列为长期坚持的重点工作之一,历经4次团区委书记“人事更迭”,仍未放弃。如今,“青年地带”遍布海珠区的各大社区、学校,从最初的没钱、没人、没阵地,到现在的“样样全有”,致力于为6岁至30岁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心理辅导、个案咨询、社区公民教育、维权等服务。

  即便如此,庄婷婷也有担忧,“钱毕竟是财政给的,最近3年是保住了,3年后什么情况谁也无法预计”。她分析,3年后,她本人可能已经转岗,下一任团委书记可能依然非常重视“青年地带”工作,但钱能不能批下来、能否有涨幅或维持现状,都是个未知数,“牵扯的部门太多,我们自己也没底”。

(责编:郝帅、乔雪峰)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