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确政绩导向助长地方债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人们对软约束实体的看法,主要聚焦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上。所谓软约束就是借了钱没想还,或者说借钱是我的事,还钱是后面人的事。
专家认为,除了财税体制本身需要加以改革,不正确的政绩导向助长了地方债务风险。GDP崇拜及其考核方法刺激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而大量的投资只能通过举债的方式筹措资金,这可谓地方债务规模快速增长的根源。
“地方债的积累,与过去的政绩导向有很大关系。通过大举借债搞项目,提升政绩,但对以后怎么还债考虑不多,风险约束比较小。”宗良说。
白景明认为,下一步城镇化背景下,政绩导向如果不加以改变,地方债务如果进一步扩张,风险会越来越大。
对此,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会议同时提出,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