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家用榨油机网上热卖 专家:榨出的油或含致癌物【2】

2014年05月13日20:26    来源:西安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家用榨油机网上热卖 专家:榨出的油或含致癌物

  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不安全?NO!

  广告提到,市售油添加了“抗氧化剂”因而对人体有害。对此,曾晶表示,食用油的销售周期较长,为了避免氧化带来的危害,生产单位一般会在油中加入抗氧化剂,但这些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抗氧化剂,按标准添加不会损害健康,可以食用。

  广告还宣称:“和没有营养的热榨油相比,低温压榨油富含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对此,曾晶指出,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在于脂肪酸的构成种类及比例、脂溶性维生素和亚油酸、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的含量,而不是局限于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况且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而非植物当中。此外,热榨对上述营养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曾晶说,压榨法可分为冷榨和热榨,主要区别在于热榨前需把生胚进行高温蒸炒,而冷榨则不用。热榨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把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破坏。而冷榨则没有杀菌这一工序,油的稳定性差且出油率低。

  提醒:毛油未经精炼并不安全

  “除了‘压榨油’和‘浸出油’,还需要了解‘毛油’和‘精炼油’的区别。”曾晶指出,无论压榨油还是浸出油,未经进一步加工处理的都是“毛油”,只有经过精炼后才变成更安全的“精炼油”。由于毛油未经过精炼,因此,当中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水分、杂质、磷脂、游离脂肪酸等。毛油的杂质多、烟点低、保质期短。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新榨的食用油中往往黄曲霉素偏高。而黄曲霉素B1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已知的最强致癌化学物之一”,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为: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中不得超过20mg/kg(质量浓度单位);大米、其他食用油中不得超过10 mg/kg。

  大部分食用油必须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流程,变成“精炼油”。“脱胶”是脱掉胶溶性杂质;“脱酸”是脱去油中的酸性物质;“脱色”是改善油脂色泽以获得良好的产品外观,同时除去(或降低)植物种子中残留农药、微量金属、黄曲霉素等;“脱臭”是除掉让人不悦的气味。精炼油根据精炼程度分为4个质量等级:一级是色拉油,二级是高级烹调油,三四级是半精炼油。精炼等级越高,色泽越浅越清亮。

  相关链接

  食用油放玻璃器皿中

  避光保存

  广东武警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建议,购买塑料瓶装食用油后,应将其放在玻璃器皿中避光存放。“其实,现在对食用油安全的新关注点,不在这些商家炒作的‘冷榨’方式上,而更多关注食用油包装器材上一种名为‘邻苯二甲酸酯’的物质。”

  曾晶表示,邻苯二甲酸酯存在于塑料中,是塑料工业中最常见的增塑剂、软化剂和可塑剂,具有软化作用。由于该物质属于脂溶性物质,因此,与食用油接触后,能渗入到油中。因此,曾晶建议:“在市场上购买食用油后,回家最好放在玻璃器皿中避光存放,以免发生氧化。”

  曾晶还建议,尽量选择少油的烹调方式,每天控制油的摄入量别超过30克。此外,油应该“换着吃”但不要“混着吃”。“换着吃”的意思是,比如煎炒时可放花生油或菜籽油,在蒸煮时则可尝试放橄榄油。而不要“混着吃”的意思是,有些人为了改善烹调油中脂肪酸的构成,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橄榄油与花生油等混合使用,但这是不当做法,因不同的油脂烟点和熔点不同,混合后烹调影响油脂品质。此外,加热过的油不要反复使用。本组稿件@广州日报

上一页
(责编:李卓、王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
  • 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
  • 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