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8日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就推进中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交换意见。
李克强表示,随着中国的发展,13亿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中国政府多年来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的是适应改善民生的要求,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挑战。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李克强指出,人的健康也是发展的动力。中国产业结构最大的调整是发展服务业,医药卫生事业完全可以先行。围绕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尽可能让人民群众少花钱、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另一方面要增加优质医疗资源和公共产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更好适应患者需求。中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将惠及全体人民,同时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和更多就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7月5日,中国社会办医投融资合作论坛上,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宣布,近年来民营医院每年以17%左右的速度增长。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红利,今年全年对民营医院来说都有望处于政策蜜月期。
分析认为,随着政策的放开,我国民营医院快速发展,据中国社会办医投融资合作论坛发布最新数据,我国民营医院占全国总医院的46%,数量巨大。同时国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和鼓励社会办医院将更快促进民营医院的发展,相关民营医院概念股包括:开元投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人福医药、益佰制药、恒康医疗等。
开元投资:政策红利和资源禀赋共振,公司成长空间打开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广州广证恒生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徐舜日期:2014-05-15
有别于市场的观点:
公司正处于从单体医院运营迈向复制扩张阶段,高新医院的成功使公司树立了品牌、积累了管理经验,这将为公司的复制扩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政府正敞开大门欢迎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这一规模巨大的蓝海市场。公司的发展阶段与当前政策导向高度契合,政策红利和公司资源禀赋的共振将打开公司的成长空间。
高新医院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未来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经过12年的发展,高新医院已进入病人增加推动收入增加,推动技术提升、设备投入增加,推动口碑积累和品牌树立,推动病人增加这一良性正反馈阶段。高新医院2008年开始盈利,除2010年因资产减值等偶发因素导致亏损之外(主营业务盈利),一直保持稳定快增长。迈过盈亏平衡点后,规模效应带来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净利润以远超营收的速度增长,四年间营收增长1倍,净利润增长接近15倍。 高新医院未来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1)人口增长保证病源。高新区现在人口90万左右,按照市政府规划到2020年将达到总人口200万左右。(2)品牌和诊疗水平提升优化病源结构,提升盈利能力。高新医院的病源逐步从简单基本的普通病为主向疑难杂症为主转变,疑难杂症营收和盈利能力都远超普通病。
新建+并购,加快扩张步伐,从单体运营迈向集团化
公司已加快扩张步伐,希望复制高新医院的成功(1)计划投资15亿新建规模远超高新医院的三甲综合医院圣安医院(1期床位1500张,还预留了1500张床位可扩充),目前圣安医院已拿到建设土地,处于确定规划设计方案阶段,预计2017年建成,2018年开业。(2)积极寻找外延并购标的。目前医疗服务市场正处于一个并购高潮期。首先是国企医院改制试点所来带的机会,数量庞大的国企医院亟需引入新的投资者来改普遍面临的经营困境;其次,全国民营医院1.14万家,大都处于小、散、乱的状态,当政策大门打开时,民营医院必然走向规范运营,一批缺乏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的资本很可能会被淘汰。公司作为上市公司,有资金、品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并购有意愿也有实力。
外部政策东风与内部资源禀赋共振,为公司的复制扩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司此时加快扩张,可以说是内外条件具备,极有可能将高新医院的成功复制到其他的医院。(1)外部:政府敞开大门欢迎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这一规模巨大而供给短缺的蓝海市场,从中央层面到部委到地方,放松管制、扶持政策次第出台。(2)内部:公司在成功运营高新医院的12年里,树立了品牌,积累了管理经验。强势品牌能大大缩短医院的培育期,完善的管理能加快推动医院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投资评级与估值
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万亿数量级而供给短缺。随着医改朝纵深发展,政府敞开大门欢迎民营资本进入这一蓝海。公司在医疗领域深耕多年,是A股市场上稀缺的三甲营利性医院标的。高新医院的持续快速成长证明了公司已具备成功运作三甲综合医院的实力。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公司把握历史大机遇,战略重点转向医疗服务,加快扩张步伐。我们认为,公司在清晰战略的指引下,凭借外部政策红利加内部资源禀赋,有望从单体医院的运营者朝大型医院集团迈进。 不考虑可能的并购,我们预计公司14-16年摊薄EPS分别为0.26、0.32、0.38元,其中医院业务贡献EPS分别为0.12、0.16、0.20元。由于公司两块业务差异性较大,我们分开估值,医院业务给予2014年50倍PE,商业业务给予2014年15倍PE,目标价8.25,首次覆盖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重大医疗事故;圣安医院进展低于预期;商业受电商冲击。
爱尔眼科:“合伙人计划+并购基金”加速医疗服务布局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李珊珊,徐列海,张同日期:2014-06-24
我们邀请公司参与中期策略会,与投资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公司近期推出合伙人计划,激励机制升级;成立并购基金来加快医院网点布局。预计2014年起将加速在地级城市进行布点,到2020年达到近200家医院。准分子手术推广全飞秒和ICL新技术,手术量和手术单价均有所增长;视光服务增长迅速将来有望成为第一大事业部。公司成长路径升级,将长期享受估值的溢价。我们坚定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盈利预测:14-16年净利润增31%、33%、30%,EPS 0.68元/0.90元/1.18元,PE为51、39和30倍,维持“强烈推荐-A”的投资评级。
合伙人计划升级激励机制。公司首推“爱尔合伙人模式”,主要针对内部及新建医院的核心员工和外部引进的重要人才。新建医院的骨干医生和上级骨干人员以现金入资获得约20%-30%股权,每个成员具体出资额按照重要性以份额制来确定。新医院达到一定盈利水平后公司通过股份、现金等方式收购合伙人所持医院股权,形成进入与退出的闭环。医院的核心是医生,公司的合伙人计划解决的是一直以来中国医生体系薪酬体系扭曲化、激励机制短期化的问题,升级了激励机制,公司率先进行制度创新,非常有利于人才吸引,也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最重要的保障。
并购基金加快医院网点布局。公司现有医院50家,预计今年还会布局二十家左右(地级医院为主)。未来将加快地级医院布局,2020年规划达到200家。目前公司已公告两个并购基金:前海东方爱尔医疗产业并购基金(2亿金额)和华泰瑞联并购基金(10亿金额),主要用于新建或收购医院。由于新建医院盈亏平衡点一般在2-3年,通过并购基金设立医院并可在其盈利后再收入上市公司,避免医院新建前期的亏损吞噬爱尔短期业绩。
视光服务增长迅速有望成为第一大事业部。公司视光业务13年收入3.62亿,增31%,毛利率52%,占总体毛利的20%。相比一般眼镜店,公司医院多,采购量大,拥有采购成本和门店租金的优势。公司视光业务的客户中青少年占比超过70%,公司推行国际先进的双眼视功能检查,在国内首创建立患者终身视觉健康档案及视光门诊部,为患者提供更多近视解决方案。视光有望成为公司第一大事业部。
准分子手术量价齐升,眼整形美容手术开始试点。准分子手术在成熟大医院推广高毛利的全飞秒和ICL新技术,整体手术量和手术单价均有所增长。眼整形美容手术目前在深圳、武汉等医院试点,前期重在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和客户服务体系,然后逐步向其他地区的医院铺开。
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2020年爱尔计划收入 100亿,未来 5年覆盖大部分省份 60%以上的地级城市。公司已经营业的连锁医院网点近 50家,网络覆盖近全国 23个省(省会布局基本完成)。预计 2014年起将加速在地级城市进行布点,到 2020年达到近 200家医院。合伙人计划及 2个并购基金,公司成长路径升级,公司将长期享受估值的溢价。我们坚定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我们维持盈利预测(新增 16年预测):14-1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31%、33%、30%,EPS0.68元/0.90元/1.18元,PE 为 51倍、39倍和 30倍,维持“强烈推荐-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扩张带来期间费用的大幅上升和潜在医疗纠纷的负面影响。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