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15日就《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并回应市场关切的热点问题。
同时披露的数据显示,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7%,增速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7个百分点。1—6月份,小微企业贷款超过1万亿元。
利率市场化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但上升空间不会太大
如何看待当前企业的融资成本?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包祖明说:“对于银行来说,企业融资成本高本身是把‘双刃剑’。融资成本高,虽然银行收入高,但也意味着风险高。从这个角度来说,商业银行在跟企业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一个适度、合理的融资成本,是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共同追求的目标,既要企业可承受,也要银行可接受。”
包祖明分析认为,从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变化情况来看,近期银行的筹资成本相对稳定,从而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平稳。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企业融资成本的波动将进一步加大,全社会资金利率中枢存在上移趋势,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但未来贷款利率最终还是要受到企业平均利润率的限制,未来贷款利率合理上升空间不会很大。
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优化对利率的管理能力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全社会资金利率水平将上升。如何兼顾利率市场化改革和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
《意见》提出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增强财务硬约束,提高自主定价能力。综合考虑我国宏微观经济金融形势,完善市场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根据经济金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成熟程度,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张翠微说,“中国是一个储蓄大国,要有序、稳妥地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的自律机制,防止利率放开后的无序竞争,要提升市场的自主定价能力。另一方面在管制利率退出后,要逐步培育市场的基准利率。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央行不管理利率了,而是要优化对利率的管理能力,理顺利率的传导机制,更好地发挥利率的信号作用。”
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超1万亿元,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初见成效
当前一系列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措施正在落实,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银行体系的总体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贷款结构不断改善,与经济增长的需求基本匹配,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7月份的金融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高于13%的年初预定调控目标。1—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0.81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6.12万亿元。
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7%,增速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7个百分点。1—6月,小微企业贷款超过1万亿元。
“刚刚公布的7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回升到了51.7%,是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特别是小型企业的PMI指数大幅回升了1.7个百分点,达到50.1%,这是2002年4月份以来首度达到50%荣枯线的上方,说明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张翠微说。
《意见》提出完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指出“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偏离度指标”。如何确定存款偏离度指标?包祖明解释,这首先需要统计出银行的日均存款,再以日均为中枢,确定一个合理的上下偏离度。目前监测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将会尽快推出。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16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