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
成为正规的企业而非作坊
青年菜君成名后,也受到了一些质疑。生鲜行业成本和损耗是不可避免的问题,青年菜君何以能够盈利?任牧解释说,有很多人说生鲜只能做中高端市场。“我就很纳闷,只有中高端市场的人能吃饭,屌丝就不能吃饭,只能吃路边摊吗?我们就是在做中低端市场的尝试。”任牧说过,北京市常住人口2115万人,有35%集中在25岁到30岁,他们中88%的人要解决自己的晚餐,假设晚餐是10到15元,那么市场规模就是300亿。所以做半成品净菜,有需求也有市场,一定有人要做这件事。
其实青年菜君并不是第一家做半成品菜的团队,比如超市里就有半成品菜。据任牧了解,仅在北京就有十家做半成品菜的,而且大的也成立了公司,经营了两三年。因此青年菜君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起步较晚。
之所以其他做半成品生意的没有做大或者是失败,是因为这个行业成本仍然很高。但产品做到一定量时,成本也在迅速飙升,成本将超过利润能够覆盖的范围。因此有很多企业没有办法做大,或者说他们不追求扩大。找一个民宅,组织两三个人,白天采购、加工,晚上卖菜,这就是作坊式的玩法,每天两三百个订单的量就足够了,但的确能赚到钱,而扩张就赚不到钱了。
但青年菜君不想做作坊,从一开始就在做去作坊化的努力,而在作坊期间也确实能够盈利,但任牧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正规的企业,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品牌,为此需要持续大量的投入。目前青年菜君正在做渠道的复制和扩张。未来,青年菜君还将靠社区便利店打造更深触角的自提体系。此外,在地铁13号线沿线,还有一家实体店面将在一个月内开业,这家店面的整体风格将比回龙观店更加有趣,模式也会有所不同。
任牧说,和其他同类公司比,青年菜君最大的优势就是快,从有想法到现在也不到一年,从开业到现在还不到半年,但现在青年菜君已经把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恼人的夏天就要过去了,会有更多人回归厨房,青年菜君对解救白领的晚餐以及自己的未来仍然信心满满。
文/本报记者 匡小颖
财经观察
创业需要高效的执行力
身边创业成功的例子似乎越来越多,尽管青年菜君着手的并不是新行业,但在采访他们团队时让记者也不禁感慨,他们发展的速度太快了。而这个快,不仅仅得益于这个互联网时代给提供的平台和传播力,也归功于他们自身高效的执行力。这个开业不到半年的小公司,脚步很快,而且步伐坚定。比如说他们想改革菜单,两周就实现了。他们想新开店面,一个月之内将实现从无到有。
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执行力都显得极为重要。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创业是不少人的想法,但有想法付诸实践的人太少。在这一点上,青年菜君的创始团队确实值得学习。这样高效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做不出成绩才是怪事。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