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打的“很难”时愿意多花钱坐车
上下班高峰期,的哥们不愿意进城,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市民在出行需求最旺的时段打的难。
11月3日下午,记者在八一桥办完事后准备打的回晚报大道,出门候车的时间是16时45分。此时临近晚高峰,不少的士也刚交完班,八一路上车不少,但的士踪影难觅,偶尔有出租车经过,不是打着停运灯就是载了客人。直到17时09分,记者才坐上一台湘AX2523的出租车,等车过程24分钟。
昨日,记者通过街头访问和QQ问卷的形式采访了20位市民,20人均认为在上下班高峰期和节假日打的较难。他们中的17人曾使用过打车软件,12人使用过其中的加价功能。在高峰期,15人有过等候的士20分钟以上的经历。在赶时间的情况下,14人愿意多花钱坐车。
部门调控
曾多次调整出租车价格
对于出租车在上下班高峰期不愿进城的问题,长沙交通、客管部门不得不采取严格的拒载处罚、GPS考核出租车公司主城区运行率等措施。可是在出租车驾驶员看来,目前的运价结构违背了市场规律,在物价、油价上涨的情况下,出租车运价结构5年不变,城市拥堵造成的消耗只能由他们自己买单,这样的亏本生意做不长久。要真正缓解打车难,除了行政手段外,更应该用价格手段调控,双管齐下。
市客管局出租车客运管理科副科长李智深告诉记者,其实近10年来,长沙出租车运价经过了几次调整,每次调整都是希望用价格杠杆对当时的出租车市场进行调节。
2005年7月,长沙出租车的起步价由8元/3公里调整为3元/1公里,是因为当时出租车行业市场萎缩,偏高的起步价使得出租车空驶率增高,降低起步价就等于降低了出租车的乘车门槛,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调价后,出租车打压摩的市场,但却形成客多钱不多的局面。
2009年1月1日,长沙再次调整出租车价格,起步价由3元/1公里变为6元/2公里,一直延续至今。虽然起步价有所提高,但根据2013年6月新华网的统计数据显示,长沙市出租车运价标准在全国省会城市的出租车运价标准中处于中下水平。过低的起步价,使得乘客需求猛增,进而引发打的难的问题。
2014年10月29日,长沙市物价局发布公告,明确将于2014年11月28日召开长沙市出租车计价结构调整听证会,对出租车起步价、车公里价、空驶费起计里程、夜间收费起计时间、交通高峰时段等候计费时间的调整办法进行听证。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