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重新认识农业风险 加强农业金融服务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董事长 吴文军

2014年12月08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农业近年来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地矛盾得到缓解,国内外的资本大举进入农业,新技术和新组织模式逐渐应用到农业生产,这使得农业生产的供给面出现规模化、资本化的变化特征;另一方面,从需求面来看,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多样化、高端化正成为大势所趋,农业行业的巨大市场空间引人注目。在此背景下,对农业风险的传统理解已不合适,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农业的风险问题。

  传统的投资理念认为农业风险大、投资周期长、回报低,资本在农业投资方面,尤其是农业生产阶段往往是避而远之,使得农业转型欠缺资本支持。诚然,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农业确实面临着较大的价格风险、自然风险、疫病风险等,但结合笔者所在农业产业投资的实践和探索来看,农业的风险并不比其他行业大,资本应在管理风险中获取回报,而不是望而却步。

  农业风险的几个问题亟待重新认识

  重新认识农业的周期问题。传统的理念认为农业的投资周期很长,使得资本回收慢、不确定性增加。事实上,相比不少行业,农业的投资周期并不显著的长,甚至某些细分行业收益周期非常快,比如蔬菜基本在一个季度,粮食基本在1—2个季度,养鸡45天,养猪则175天便能产生收益,这是很多行业所不能及的。

  重新认识农业的利润问题。纯粹的农业(指养殖和种植)的利润率并不低,甚至某些环节的收益率相当高。上市公司雏鹰农牧尽管今年上半年亏损,但是其前几年的毛利率一直在25%以上,净利率基本在10%左右甚至20%以上。这样的利润率在工业行业甚至地产、金融行业来看都是非常惊人的。

  但是,为什么通常认为农业的利润低呢?主要原因还是传统农业格局太分散。一是,土地高度分散,二是,农民的利润没有计算自己的人工和土地成本。但这样的思路与判断其实是不成立的。因为,农业龙头企业不能还是按照普通农民的方式进行种植和养殖,而更多的应该挣技术和管理的钱,通过整合资源与要素获取生产效益的提升。

  重新认识农业面临的自然灾害问题。传统观念认为农业属于靠天吃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而自然灾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然,刮风下雨、旱涝冰雹、低温寡照等自然风险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影响着农业生产,不过,如果我们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偶尔出现的自然灾害其实是很正常的,而且区域性的自然灾害也阻碍不了农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我们发现,农业的自然风险处于暴露状态,但通过人为因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自然风险。比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通过区域分散、产业分散等方式来分散自然灾害的潜在风险。

  重新认识农产品不易储存及保值的问题。这也是影响金融机构接受农产品为抵押物的一大疑虑。诚然,动物面临着疫病风险,农产品储存运输过程中难免会有损耗,这些因素导致农产品的价值不稳定,因而也影响金融进入农业的积极性。事实上,从一个较长的历史周期来看,疫情发病率、农产品的损耗率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水平,是可以预期的。

  对农业风险认识的不当导致金融服务的地产化、短期化、保守化

  经过精心设计商业模式、采用先进技术、使用现代管理理念,农业完全可以变为周期快、回报高、自然灾害和损耗可控的行业。因此,中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可能并非传统观念认为的周期长、回报低、自然灾害、储存损耗等外在风险,而是传统观念及建立在传统观念上的金融体系与现代农业的结构性不匹配,这种不匹配会阻碍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因而是一种较大的潜在风险。

  首先,金融资本对农业的支持存在结构性不足,原因在于对农业资产的评估类地产化。好比房地产开发,之所以银行和影子银行对地产的融资和支持乐此不疲,是因为大家相信房子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能够卖出好价钱。同理,由于金融机构大多不相信农业的产出是盈利的,所以也就不愿意接纳农业的众多资产作为抵押物,比如农业用地、生物性资产等农业生产最核心的生产资料。

  其次,与此相关的是,对农业企业的金融产品的期限过度集中在短期之内。由于传统上对农业风险的似是而非的认识,使得农业的盈利能力和长期价值得不到发现或认可,故而金融资本不愿意进行长期的投资,以帮助农业建立长期发展的基础。而长期资产的缺乏正是导致中国农业大而不强的根源,长期资产包括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优质种畜等等。金融机构出于风控和逐利目的进行短期化的资金投放行为无可厚非。但从农业生产的实践上看,1—3年的期限根本无法去培育农业生产的长期资产。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我国的农业生产比较脆弱,也就是通常说的农业仍然是靠天吃饭,风险较高。

  第三,对农业风险的夸大与体制性的保守相结合,使得中国的金融机构可能错失许多机会。从单个金融企业来说,错失盈利的机会;但对整个国家的农业安全来说,则可能贻误重大发展机遇。中国的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国有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的银行。但一方面出于来自银行控制风险的本能,以及因为国有企业的独特决策体制,国有银行往往是倾向于保守的一个群体。回过头来看,农业投资领域的一些经典案例,则基本上是由外资主导的,尽管国外金融机构对中国农业的介入还不至于在互联网行业渗透那么深,还不至于说危及农业的国家安全,但我们仍应该有危机感。

  重新认识农业的风险是为了让金融更好地为农业企业服务

  我们认为农业真正的风险并不根源于农业的自然属性,而是源自农业的人文属性。比如,农业企业的治理水平较绝大多数行业都要低,这是制约农业盈利表现的非常重要因素,这在财务管理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A股上市公司中的财务欺诈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农业领域。但经过上市审计和审查的农业行业整体上的报表是真实可信的,尤其是相对于众多非上市的、中小型的农业企业而言。

  我们平时在尽调农业企业时发现,现金交易和现金坐支非常普遍,财务凭证和账簿管理混乱,资金预算和调配随意性大,这给财务修饰甚至造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农业企业的财务不信任也是导致对农业的金融支持热情受影响的一个原因。我们也在不同场合呼吁金融机构严格把关企业的财务数据,一个方法就是引入上市审计。再比如,普通农户对农业生产的兴趣急剧减退,土地鸡肋化特征明显,这直接导致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浪费,这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和值得警惕的风险。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已经远超过其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种植,这使得最广大的耕地其实并没有得到最优的利用;同时,正因如此,也很难指望一般的农户或农业企业去进行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反过来又导致农户或农业企业的收入难以实质提升,又可能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总而言之,我们既要正视农业的风险,更要摈弃传统对农业风险的不当认识。自然属性衍生的风险并不可怕,对金融资本来说,通过金融创新可尽量去规避风险或减少损失。我们应进行观念创新,建立对农业的合理预期。农业整体面、长期性的特点,一是需求广阔,这和绝大部分工业行业不同;二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提升盈利能力的空间非常巨大。其次是策略创新,把握农业领域的真正有长期价值的环节。传统对农业的金融支持更多的和农业产业化战略相结合,那是因为当时认为农业附加值低,需要靠工业来提升农业的附加值。这种工业化倾向客观上造成了客观的负面效果,就是忽视了已变为瓶颈的农业基础生产,并且导致各个细分行业的加工产能迅速过剩。中国农业的薄弱环节还是在上游以及跟种植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基础种畜,而真正在未来10年有魅力的还是上游。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08日 13 版)

(责编:值班编辑、孙源)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
  • 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
  • 盘点A股的明星股东们盘点A股的明星股东们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