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信息技术促进物流供需有效衔接,建设营运车辆动态监控系统,促进货畅其流
今年初,宿州市埇桥区新建成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在这一平台上,货主可以及时发布需求信息,而物流企业也能及时发布运力信息。 “我们建设这个平台的目的就是要使物流双方能更快地进行对接,提高物流的运转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埇桥区交通运输局局长贺恒洪说,目前通过这个平台每天达成的交易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很受企业的欢迎。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达18%,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比部分金砖国家还高。这与我国物流行业的作业效率低、运输车辆空驶率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低等因素密切相关。
信息的交换共享对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至关重要。近年来,交通运输部一直大力推动公路物流的甩挂运输,通过降低车辆空驶率来降低物流成本,但这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及时、精准地掌握物流供需信息的基础上。而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进,公路、铁路、水运等多式联运将越来越活跃,而只有建立跨不同领域的信息互联和以货物为中心的全程跟踪调度体系,才能将货物的中转成本降至最低。
对物流车辆的及时跟踪和动态监测也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省交通运输联网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建立的对营运车辆的卫星定位监管平台,已经与全国货运车辆系统、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和55家企业监控系统实现对接,全省约14万辆各类道路运输车辆的动态运行数据均已接入这一平台,并且已经能够进行跨区域的数据交换。目前这套数据系统更强调安全运营监管,今后,将进一步完善面向物流市场的服务功能,促进物流供需双方更加有效的对接。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