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做好“加减乘除法” 增强吉林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社会政策兜底民生 “老树新发”有底气吉林大地出卫星?项目带头人:五年后将有60颗边陲小城故事多 吉林属意新兴东北亚 大荒地村的实践:现代农业大有可为
10月的吉林大地,已经悄然入冬。我们在吉林省走访发现,宏观经济数据下滑的背后,微观活力不减,造卫星、建高铁、棚改加速、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生态旅游、借港出海……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携起手来做“加减乘除法”,五大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进退之间显示诸多新气象。
创新发展 “无中生有”“有中生新”
10月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四星的“吉林一号”卫星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升空。吉林大地出卫星?面对一些人的疑惑,作为此项创新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和见证者,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不无风趣地说,“吉林为什么不能发卫星呀?”而卫星项目带头人宣明更是信心满满,“2020年前吉林要有60颗星”、“2030年前要打138颗”。
“吉林一号”卫星传回图像(人民网王嘉澍 摄)
信心来自吉林省和东北地区雄厚的科研实力。吉林有大院大所,先后参加过“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被誉为中国“光学的摇篮”。10年前,时任光机所所长的宣明力排众议,带领研究所开始“悄悄地,但热火朝天地”进行卫星研制。
信心来自吉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2008年,长春光机所建设“吉林省小卫星技术工程中心”;2012年,长春光机所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的“小卫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升级成为国家级工程中心;卫星项目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写入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全省重大建设工程。
信心来自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2014年12月,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卫星项目步入产业化轨道。公司注册资本金8亿元。其中,省财政股权投资2亿元,长春光机所科研骨干股本金1.5亿元,两家民营企业股本金各1亿元,自然人股本金0.3亿元,长春光机所以2.2亿元无形资产入股。“政府当时还给了我一条优惠的政策,投资是2个亿,还承诺贴息贷款。但是要去贷的话,银行是要有抵押物的,我什么抵押物也没有。今天不一样了,我今天的股权就值钱了。”现任长光卫星董事长的宣明这样解释。
“从2015年到2020年,公司的销售收入要近百亿,再过5年,达到千亿”,谈到未来,项目带头人宣明十分乐观地表示。
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吉林省积极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化,做好“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两篇文章。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我们东北现在调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在加快,许多新的东西在应运而生。”
小卫星项目可谓“无中生有”的创新,而更多的传统产业在借助创新的力量实现“有中生新”的转型升级。
在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厂区入口,“一张亮丽的名片”的标牌十分醒目。厂区生产车间内,我国自主开发的自动化等级最高的轨道客车在这里下线。这款即将用于北京燕房线的轨道客车可实现自动唤醒、自检、自动运行、上下坡行驶、到站精准停车、自动开闭车门、完成运营后自动休眠、故障情况下自动恢复等全套操作,并首次完成了列车牵引、制动、网络、信号系统,以及整车全自动驾驶集成技术的国产化工作。而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三个月前的6月26日,也从长客股份公司的厂房中缓缓驶出,开始各项型式试验。这同样是一款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
吉林省省长蒋超良对人民网表示,吉林省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推动吉林振兴发展,必须下好创新驱动“先手棋”,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协调发展 拓宽城乡和区域发展新空间
巴音朝鲁书记表示,吉林经济减速而活力不减。细看之下,这种活力在吉林有着不同的风采。东部绿色发展,资源转化出成效;中部科技创新,加速转型升级;西部农业提质,着力生态建设。东部山区、中部平原、西部湿地,吉林正在摸索一条适合省情特点、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子。
10月中旬,并非节假日,从长春到珲春的高铁依旧一票难求。登上龙虎阁,一眼望三国。珲春市旅游局副局长李维家介绍说,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珲春市全口径接待国内外游客22.4万人次,同比增长111%,龙虎阁景点所在的珲春防川景区共接待游客12.6万人次。
珲春是长吉图开发开放的窗口城市和桥头堡,长吉图高铁的开通不仅让这个吉林东部的边疆小城,连接上了中部腹地,实现了吉林省的区域协调发展;同时,也为推动中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
除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吉林省还积极推动城镇化建设,目前已启动了长春市等4个层面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18个重点城镇扩权试点,白城市被列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
在吉林市西北部的大荒地村,先富起来的东福米业董事长刘延东作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2010年担任了村党委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担子。经过土地流转,农民在年初就能拿到土地的全年收益,双手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愿意种地的去种地,愿意养殖的上我牧业公司四个厂子去”,刘延东的东福米业涵盖了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服务业,集团上上下下共一千多就业岗位,其中80%是当地村民,农民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
东福米业现代化监控系统(人民网王嘉澍 摄)
如今,大荒地村已建设起了100多栋满族风情新居,900多户农民住了进来。新村落中还建有老年公寓,村里65周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入住。自来水供应、房屋供暖、污水处理等设施和服务一应俱全,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就地城镇化完美实现。
大荒地村的实践是吉林省推动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人们也期待着,这样的典型更多涌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在吉林大地铺开来。
绿色发展 有进有退做好生态文章
在介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巴音朝鲁书记屡屡提到生态、绿色。他说:“自然、生态,这是最大的财富,也是最大的资源,也是吉林可能要打出去的最重要的特色。”
“珲春是名副其实的虎豹之乡。珲春的东北虎保护区里有30只野生东北虎、42只野生东北豹。” 珲春市委书记高玉龙向我们介绍,东北虎种群恢复性增长的关键是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了给东北虎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珲春甚至限制了重要的人参生产,以避免人畜活动对东北虎的打扰。
长珲高铁沿途景色(人民网王嘉澍 摄)
珲春还是候鸟的天堂。数以万计的候鸟自长江流域北归,经历漫长的飞行后,落脚珲春湿地休憩。湿地还吸引了海鸥、海雕等其他鸟类。为此,珲春市积极推动湿地保护。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自2012年起,吉林省在西部的白城、松原地区启动河湖连通工程,通过科学引蓄雨洪资源,恢复湿地、补充地下水,当地“小气候”日趋改善,生态效益初显,更多东方白鹳、丹顶鹤等水鸟来此繁衍生息;吉林中部地区也相应实施了黑土地保护治理、防护林建设、土地整治等项目,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吉林省在发展中强调生态优先、开发保护并行的理念。“白雪换白银,砍树变看树”的思路转变也让吉林省在生态保护的同时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发展的道路。
2014年,长白山景区旅游人数达到193.4万人次,同比增长23%;景区旅游收入实现5.3亿元,同比增长17%,是2006年的4.1倍。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在“保护第一”的原则下,旅游产业和特色生态资源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开发与延展。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