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以旧换新撬动消费新增长”系列

向“绿”而行 以旧换新“碳”出循环经济新机遇

人民网记者 王仁宏
2024年06月19日09:18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近日,郭女士在“618”促销和“以旧换新”补贴下,将使用多年的电热水器置换为新款燃气热水器。“以旧物换新物,不仅解决安全隐患,也能及时感受新技术带来的便捷体验。”

以旧换新、二手交易、绿色补贴……在技术迭代、产业升级和绿色理念的助推下,循环经济以千万家庭为源头,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深度融入日常消费场景,并在产业体系的日益完善中,为产业提质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每回收一万台冰箱可减少碳排放约65吨;

一台洗衣机能拆解出约18千克铁,可制作109个金属笔筒;

每回收再利用一吨塑料可减少约6吨石油,相当于减少约2吨碳排放、种植1818棵树……

一项项数字背后,折射出循环经济的巨大绿色前景。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保有量已超过30亿台;每年主要电器报废量超2亿台、手机废弃量达4亿部以上……如此巨大的“换新”空间也为循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循环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亦是提升我国经济韧性和绿色竞争力的重要模式。”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城市创新部新产业研究室副主任周君表示,当前,以节能降碳为目标的循环创新成果正不断涌现,循环经济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正在社会生活领域得到融合运用。

2024年5月13日,重庆市沙坪坝区融创茂商场,市民使用手机回收机器人进行报价回收。

2024年5月13日,重庆市沙坪坝区融创茂商场,市民使用手机回收机器人进行报价回收。(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面对广阔前景,产业各方协同联动,不断畅通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消费链路,加快构建出一条“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

以收促消,畅通服务链路。当前,产业各方联合物流、评估、回收、金融等机构合作商,不断优化服务链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省心的置换服务。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京东在以旧换新补贴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评估、送新、收旧、安装等服务流程,让好物新品“一键”直达。数据显示,今年3月,在京东通过以旧换新购买家电家居商品的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40%。

以消促新,满足多元需求。在工业生产领域,生活中被置换的废旧汽车依然浑身是宝。除去废钢、有色金属外,拆解的动力电池、零部件在回收修理后,可在储能电池、低速电动车、升降机等领域再利用,车况较好的汽车还可继续作为二手车、驾校租车等形式流入市场。

日前,财政部下达了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中央财政补贴资金预拨预算的通知,确定今年补贴资金总额为111.98亿元,2024年全年报废汽车回收量指标为378万辆。

以新促产,推进转型升级。拆解、清洗、造粒、改性……在青岛莱西市的海尔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经过数十道工序,从全国各地运送来的废旧家电摇身一变,换新成为再生塑料、再生金属等材料,在汽车、家居、日化等多场景下实现高价值应用。

“工厂每年可实现废旧家电拆解200万台,循环材料再生3万吨。”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基于数字技术,海尔在收、储、运、拆等各环节实现了对废旧家电回收全流程可视、可溯、可查,在清晰流程、明确体系的同时,为回收商、拆解厂等提供数字支持,有效提高产业全链路回收与再利用效率。

可以看到,以往对生态环境形成制约的废旧资源,正在产业赋能下转变成为循环利用的绿色机遇。不过,推进以旧换新、提升物资循环利用水平是项系统工程,废旧商品回收仍面临规模大、任务重的现实问题,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综合施策。

周君表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探索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逐步摆脱对政府财政的高度依赖。

“目前,在循环经济领域已经衍生出不少具备自负盈亏能力的市场主体。后续应在政策上鼓励这类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在用地等要素保障上给予支持,在项目运营审批上推动跨部门协同,积极探索各类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特许经营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助力我国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提升。”他说。

相关报道

“换新”正当时 政策红利激发多层次消费需求

企业“当主角”,以旧换新换出新活力

(责编:王仁宏、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