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資本市場矚目的《証券投資基金法(修訂草案)》日前第三次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提請審議,使得這部已經實施近十年的法案在保護投資者利益方面得到進一步修正和完善。專家表示,隨著該法案的通過,有關建立健全資本市場各項法律制度、依法治理股市的呼聲日益高漲,隻有弘揚法治精神、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才能讓投資者重拾信心,才能有利於股市的長期健康發展,這甚至比股市行情出現逆轉更重要。
法治精神匱乏是亂象根源
今年以來,A股市場屢創新低,2000點關口數次得而復失,市場人氣渙散,成交量大幅萎縮。盡管中國証監會出台多項政策治理股市,但是內幕交易、欺詐發行、違規披露的股市亂象屢禁不止,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已成為資本市場的頑疾。即使在四季度經濟數據明顯出現回暖的情況下,投資者依然不買賬,股市仍然跌跌不休。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對本報記者表示,當今股市疲軟的主要原因是信心匱乏,信心匱乏的原因在於誠信匱乏,誠信匱乏的根源在於法治精神缺失和匱乏。過去的股市隻強調發展,忽視了規范﹔隻強調了效率,卻淡忘了公平。而好制度比好運氣更為重要,與其找更多的資金入市還不如夯實法制的根基,這才是治本之策,才是撬動股市信心的重要杠杆。
“造成當前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國証監會主席郭樹清認為,一是少數人處心積慮蓄意違法、鑽法律漏洞﹔二是法律條文薄弱,責任規定過輕的原因,也有照顧行業發展、執法裁量失之偏寬的原因﹔三是受到傳統的人情世故文化影響,不願意費力、怕受到打擊報復﹔四是體制機制不順,多方掣肘、執法效率低下。
立法更需強化執法
盡管中國証監會加大了對股市的治理力度,尤其是新股發行改革的推進、全面退市制度的實施讓市場終於有法可依了,但是執法不嚴、懲戒不夠、違法違規成本過低的問題仍然廣泛存在。
“加強資本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必須重點治亂。”劉俊海認為,現在股市上人們沒有對法制的信仰和敬畏,監管者應當創新政府執法手段,加強對資本市場誠信的監管力度。違法的失信行為應當承受相應的法律制裁,既包括市場禁入,也包括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執法機關應及時對失信者啟動行政調查程序,依法行使法定的行政監督權限、行政調查權限和行政處罰權限,堅決制止和打擊資本市場欺詐行為。
“市場的監管,也決不是單純的行政監管就能管事的。”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証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本報記者表示,其實投資者的“用腳投票”、對不良上市公司的直接索賠以及市場的“做空”行為,都是對上市公司的無形監督與威懾。而中國証監會的直接行政處罰也是最具威懾力的一種主要監管方式。一個健康市場的打造與維護,是政府、市場、投資者多方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投資者就是市場建設的直接參與者,不必坐等、圍觀,或消極以待之。
依法治市已成必然趨勢
“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的三條主線。”董登新表示,在“三化”關系中,市場化與法治化是國際化的前提和基礎﹔法治化是市場化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當市場化達到一定程度時,法治化就會顯得尤為重要而急迫。
董登新認為,自從2009年5月啟動的新股發行體制市場化改革以來,A股一級市場“去行政化”取得實質性的成效,中國特色的“政策市”首次被打破。當過度行政干預色彩去除后,依法治市已越來越成為市場的重要共識和需要。因此,近三年來,A股市場一方面堅持市場化改革大方向不變,另一方面則是加速了制度創新、制度建設、証券立法及修訂。不過,這一改革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改革成效也不可能是立竿見影的,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對於怎樣建立資本市場的法治體系,劉俊海認為,我們要逐漸建立起友好型的法律體系,要打造一個投資友好型的行政體系,要建立起投資友好型的促進體系、投資友好型的公司治理體系以及投資友好型的社會監督體系,此外還要打造投資者友好型的維權教育體系。概括起來就是,大力弘揚股權文化和法制精神,全面建設投資者友好型社會,我們的股市就會出現新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