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工作?結婚? 壓歲錢到底“壓”到什麼時候--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股票頻道>>股票頻道滾動新聞

畢業?工作?結婚? 壓歲錢到底“壓”到什麼時候

2013年01月31日08:29        手機看新聞

  “唉,我們這一代親戚的孩子越來越多,大大小小的晚輩近20人,每人要發200元壓歲錢,今年又添了好幾個孩子,我覺得壓力更大了。”1月27日,在武昌東湖路一廣告公司上班的李女士告訴記者。

  李女士說,有的晚輩已經讀大學或工作了,她認為沒必要再給壓歲錢,但她老公覺得小孩結婚之前都要給紅包,不然親戚說閑話就不好了。糾結了幾天,夫妻倆在這個問題上仍未達成統一看法。

  孩子的年紀是道坎

  過了18歲就不發了

  過年了,晚輩多大年紀才不再給壓歲錢?本報就此話題發起討論,兩天來,300名讀者通過電話、短信、微博、論壇參與討論。

  徐女士家住江漢區常青路,她女兒今年18歲了,今年壓歲錢,除了外公外婆200元,爺爺奶奶200元,其余的都不打算收了。

  她認為,給不給壓歲錢應以18歲為界限。她說,在長輩的眼裡,孩子永遠長不大,但實際上,年滿18歲就已成年,盡管他們大多還在上學,隻能依靠父母長輩生活,但必須幫助他們樹立獨立、自強的意識。不給壓歲錢,是提醒他們已長大了。

  根據人生不同階段

  決定何時停止“壓歲”

  暫住武昌區徐東路的小嚴已經大學畢業了,可是過年時候長輩還送壓歲錢,拒絕吧,人家紅包都包好了,收了吧,又覺得太丟人。

  “我畢業了還沒找工作,考慮到我還沒掙錢,家人就一直都給著,”小嚴說,每次收紅包我心裡都很不舒服。“我覺得比較正常的情況是大學畢業后,就不收壓歲錢了。”

  小王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剛參加工作半年,今年他將度過人生中第一個沒有壓歲錢的春節。

  小王說,他一直盼著那份傳說中的“年終獎”,於是在“年終獎”還沒到手之前,就把卡刷干淨了。年還沒過,他已經收到幾封銀行寄來的信用卡賬單。

  這時他還幻想有“壓歲錢”來拯救他,但是,他的父母和爺爺奶奶都提前表態:“都掙錢了,就不發壓歲錢了,侄子侄女、妹妹們還等著你包壓歲錢呢!”

  小王不無傷感地說,“原來,壓歲錢已經從我的人生中落幕了。”

  ?口區玉帶社區居民王女士是在女兒結婚后才停發壓歲錢。“不管兒女多大、有沒有掙錢,結婚前仍應把他們當孩子看,”她說,現在年輕人生存壓力大,做長輩在春節發點壓歲錢,補貼一下是應該的。在徐東一家公司當文員的小陳說,去年她30歲,還收了1000多元壓歲錢,長輩說沒結婚就是伢,她也很樂意接受。

  壓歲錢別隻向“錢”看

  壓歲書壓歲鞋都不錯

  家住?口區古田路的周先生擔心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每次孩子拜完年大人就把錢收了回來,孩子年齡稍大,就再沒給過。“給孩子新年祝福,不一定要通過給錢的方式,還好孩子很懂事,從來不強要,”周先生說,其實壓歲錢互相發來發去,孩子收到的還是父母的錢。有的孩子不太體恤父母,花壓歲錢就像花自己掙的錢一樣理直氣壯。

  他呼吁大家改一改給壓歲錢的習俗,既可防止滋生攀比的不良習氣,也避免慣壞了孩子。

  武漢大學高級心理咨詢師廖皓磊教授認為,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長輩給晚輩發紅包,也有晚輩送長輩壓歲錢,借此互相表達美好的祝願。但壓歲錢歷來都是象征性地派發,更多的是表達對晚輩的關懷和祝願。發多少、發到什麼時候以當地文化習俗而定,並無固定標准。

  他建議,應當採取辦法讓壓歲錢回歸到彼此祝福的文化理念上,避免簡單地讓這項傳統習俗停留在狹隘的“錢”字上,沾染上物質氣息,變了味兒。送晚輩一本“壓歲書” 、一雙“壓歲鞋”,引導晚輩學習知識,腳踏實地,比給現金更有意義。

  你認為何時應該

  停發壓歲錢?

  來源:記者調查人數:300人

  18歲后不再發(11%)

  大學畢業后不發(16%)

  工作后就不發(51%)

  結婚后不發(18%)

  不是非要給錢才能表達祝福(4%)

(來源:武漢晚報)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