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滬港通是橫空出世,向外對接全球資本市場,那麼新三板就是悄然巨變,對內構建新經濟投融資樂土。一年時間,滄海桑田:挂牌數量增長3倍,投資者增長4.7倍,總市值增長7倍,融資規模增長12倍。從尚無產品及盈利的小微企業,到盈利上億的中型公司,從創新型產業到銀証金融公司,都紛至沓來﹔從個人投資者到私募 ,從公募到大型PE機構,都打起了新三板主意。是什麼催熱了這個被譽為“中國版納斯達克”的市場?新三板的魅力何在?隨著2015年新三板重點推進內部分層、競價交易以及轉板機制,新三板又將呈現何等盛景?
小微企業的“加速器”
2014年,新三板成交額同比放大15倍﹔融資次數是歷年總和的近3倍,融資量是歷年總和的近4倍。新三板的超速擴容,除了其奉行注冊制式的挂牌制度外,與高層力推密不可分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丁26號,是中國資本市場上一個新的重要地標。
2013年1月16日,隨著與深交所、上交所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簡稱“全國股轉系統”,俗稱“新三板”)在這裡正式揭牌運營,這裡就成為“中國版納斯達克”的中樞神經。
一年后的2014年1月24日,“中國版納斯達克”迎來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擴容:當天,來自全國28個省市的285家公司集中挂牌。中國資本市場“新三板”交易模式也由此正式開啟。
當啟動鍵按下,大幕拉開,“新三板”展示給人們的情節發展有些出人意料的精彩,官方披露的數據 ,帶來一連串的驚嘆號:
截至2014年末,新三板挂牌公司總數達1572家,總市值4591億﹔2014年新增挂牌公司1216家,佔全部公司總數的77%,月均新增企業百家﹔成交量同比放大10倍,成交額同比放大15倍﹔融資次數是歷年總和的2.92倍,融資量是歷年總和的3.95倍﹔2014年度81家新三板挂牌企業市值漲幅超過10倍……
至此,沒有人會質疑,新三板市場已經成為小微創新型企業最大的“加速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2015年內其挂牌企業數量將超越A股市場的總和,逆轉的金字塔終將回正。
新三板的超速擴容,與中央高層力推密不可分。2014年5月公布的《新國九條》明確指出:“加快完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建立小額、便捷、靈活、多元的投融資機制。在清理整頓的基礎上,將區域性股權市場納入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兩個月后的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支持中小微企業依托全國股轉系統開展融資”。
隨后,証監會層面展開了落實政策之旅。2014年12月27日,証監會發布《關於証券經營機構參與全國股轉系統相關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旗幟鮮明地支持基金公司試點推出投資於新三板的公募基金產品﹔支持QFII、RQFII投資新三板公司﹔支持基金子公司、期貨子公司、証券投資咨詢機構、私募基金等機構開展做市業務﹔支持券商 、基金公司、期貨公司、証券投資咨詢機構等在新三板挂牌等。
這樣的氣勢,讓新三板市場的參與者們也感覺“要跟不上形勢了。”
新三板業務的券商領頭羊——申銀萬國証券場外交易部總經理蔣曙雲告訴記者,公司總部新三板業務的工作人員2014年度翻了一番,達到百人規模,隨著與宏源証券的合並和各地營業部的擴張,短期內可能再翻一番。“即便這樣業務還是忙不完,幾乎天天晚上十點辦公室裡都燈火通明。”
知名PE東方匯富旗下負責新三板業務的董事總經理項立平說,為了看項目“一天會在滬杭高鐵裡走兩個來回”,東方匯富旗下東開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正在推出10億元的“新三板投資基金”,加碼對新三板的投資。
在新三板業務中布局較早的知名陽光私募鼎鋒資產總經理李霖君則表示,鼎鋒推出的兩期新三板基金頗受追捧,“2015年新三板市場的系統性機會就在眼前,我們關注和投資的力度會超出外界的想象。”李霖君表示。
多層次資本市場“正金字塔”,全面打開“本固枝榮”模式。
IPO注冊制的試驗田
在專業人士看來,新三板正在成為與上交所、深交所三足鼎立的北交所。而注冊制,則是它為主板市場引進該制度的一個具有試驗田意義的嘗試
2014年12月初,全國股轉系統綜合事務部總監李永春,曾用“創業者夢想開花的地方”來描述新三板。
而為了讓創業者的夢想開花,在2014年裡,全國股轉系統的“土壤改造”工程有目共睹。
在記者的採訪中,市場人士普遍認為,2014年以來,對新三板發展具有關鍵影響的有兩條:“一個是擴容本身,另外一個就是做市商。”前者解決挂牌問題,后者是改革交易制度問題。
2014年5月,全國股轉系統做市業務系統內測﹔7月,發布實施《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票轉讓方式確定及變更指引(試行)》﹔8月,做市轉讓方式正式實施。2015年1月22日,新三板做市轉讓企業數量已達到135家。
“我們股票做市之后,股價從定增的2.5元,半年不到漲到了5元,這不僅提升了公司市值,而且還促使我們第二輪定增價格提高了50%以上。”新三板做市明星股行悅信息董事長徐恩麒如此表示。
除了做市商這股暖流,還有更大的暖風在吹拂:2015年實行分層管理、推出競價交易、降低投資門檻、試點轉板制度……
在專業人士看來,“新三板正在成為與上交所、深交所三足鼎立的”北交所“。”而注冊制,則是它為主板市場引進該制度的一個具有試驗田意義的嘗試。
“新三板的挂牌審核已經相當於注冊制,或者說准注冊制了。”朴易投資董事長尚志強說,新三板目前執行的就是“以信息披露為核心,更重視發行人信息披露的准確性全面性”准則,這是注冊制最大的特征。“如果企業有點問題,或者不是實際問題,隻要披露了,那麼大家會判斷,這個並不影響企業挂牌。”
2014年下半年,全國股轉系統對挂牌反饋意見進行了標准化處理,對申請挂牌公司的意見分成“公司一般”和“特有問題”兩部分,其中,“公司一般”為企業常見問題的經驗總結和標准化,借反饋之機供主辦券商和其他中介機構參考,視企業實際情況選擇適用﹔“特有問題”是基於公司所處行業、自身個性化和差異化特點的問題,積極鼓勵主辦券商結合自身專業能力,除注重信息披露的合規性和有效性外,還應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挖掘企業業務特點,鼓勵為被推薦企業的投資價值作出評估,為挂牌以后的交易、融資等行為提供增值服務。因此,尚志強認為,“以后(A股主板)實行注冊制的話,應該會從(新三板)這邊學很多東西。”
中科招商董事長單祥雙認為,新三板是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下推出來的、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股權交易市場,盡管還有瑕疵,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尤其是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推進,這些問題都會被化解,“新三板是注冊制的試驗田,也將最受益於注冊制改革。”他如此斷論,“為什麼它最受益?打個比方,舊區改造容易還是在新區建設容易?”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是,新三板從2014年擴容開始,就陸續獲得了地方股權交易中心的能量輸送。
2014年1月24日,在首批挂牌的全國企業中,就有18家來自區域市場,涉及13個符合《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要求的區域股權轉讓市場。2014年10月,山東的齊魯股交中心等“四板市場”也出現了8家挂牌企業有組織對接新三板市場的場景。
從多層次市場的“進口”和“出口”兩頭看,一方面是從各地股交中心轉入新三板的渠道便捷暢通,另一方面是正在熱議的轉板機制,而在新三板內,2014年有近10家因被上市公司收購而摘牌。
顯然,這種能上能下的市場機制,吸引了各路機構紛至沓來。
新常態下的資本盛宴
在經濟新常態下,高層適時提出了創新驅動戰略,中國新舊產業的投融資格局亦正發生巨變,戰略性新興產業受到了空前追捧。新三板的擴容及制度升級,恰好給新興產業與各路資本提供了一個足夠寬裕的對接平台
“選擇登陸新三板,這步棋我們走對了。”被稱為“新三板轉板預期第一股”的中搜網絡董事長陳沛對上証報記者表示。作為正在發力移動雲平台的搜索引擎市場老牌領軍企業之一,中搜在新三板市場上受到資本的熱烈追捧。“我一直擔心國內資本市場無法給予互聯網企業以准確的估值,這也是為什麼大量優秀互聯網企業在海外上市的原因,這種情況似乎正在發生改變。”陳沛表示。
中搜網絡登陸新三板后的第二輪定增於2014年12月9日收官。出乎意料的是,原計劃募資2.2億元,最終認購結果顯示有認購意向的資金高達7.28億,超額認購幅度近3倍。
數據顯示,2014年新三板共計完成股票發行329次﹔融資總額130.36億,融資次數是歷年總和的2.92倍,融資量是歷年總和的3.95倍,且大部分都以現金方式認購。鼎鋒資產新三板負責人陳正旭將其描述為“融資金額井噴發展”,“這就是市場化的力量。”
資本的認可,還體現在PE資本登陸新三板這個有趣的現象之上。最早受新三板吸引的是九鼎投資。2014年九鼎投資以讓人驚訝的“股份換LP份額”方式改制登陸新三板后,不僅化解了LP壓力,而且隨后還在新三板上大肆“圈錢”,為后續的投資儲備了資糧。此后,中科招商、同創偉業、硅谷天堂等大牌PE對新三板趨之若?。
不過,中科招商登陸新三板有其更深的考量。“中科招商不僅僅是個PE,它還是孵化創新企業的平台公司,有著極強的創新性,這與新三板的特性很相近,又互補。”中科招商董事長單祥雙如此對上証報表示。
“未來不排除公募基金公司也登陸新三板。”有券商人士如此預計。事實上,公募基金對新三板的濃厚興趣已經“春光乍泄”。一些公募基金正在參與股轉系統的技術系統測試,一些公募基金正在四處搜羅物色新三板項目。“一家公募基金跟我吃了一頓飯,聽我講了一個小時,就當場拍板要投我們。”北京某新三板公司董事長如此表示。
各路資本的熱捧,不僅讓人回想起2013年証監會副主席姚剛公開喊出的一句話:“新三板市場是一個大金礦。”
“新三板是(境內)最國際化的市場,它兼容並包,接納了各種企業,這裡面肯定有爛蘋果,但一定會產生真正的金蘋果。”一直看好新三板的單祥雙如此預測。
盡管新三板有不少高成長性的企業,但不能忽視其風險相對較大。而且,“新三板市場存在的問題是核心交易制度沒有全部到位。”中關村新三板學院院長程曉明樂觀地估計,如果交易制度問題得到改善,新三板市值從2015年開始,有望在5年左右會超過深交所,8年后超過上交所。
路漫漫其修遠兮。新三板的魅力才剛剛展現,隨著市場各方對新三板的追逐與需求與日俱增,全國股轉系統將2015年定義為發展攻堅年,針對市場已出現的部分結構性矛盾,全國股轉系統將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其中備受關注的新三板分層預計年中明朗,分層后對不同層次設置不同的交易方式、信息披露、投資者適當性門檻。按照當前工作思路,新三板未來的投資者適當性門檻擬降至100萬元以下。
如今,新三板站在又一年的起點上,看層台累榭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