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最新貨幣政策措辭的微調,給了更多想要拯救經濟的貨幣首腦以“窗口期”。在北京時間29日凌晨結束政策會議后,美聯儲稱將會把海外局勢也納入決定是否加息的考量因素,不少分析師認為,這暗示該行至少在今年6月前都不會採取行動。
與此同時,無論是亞洲、歐洲還是北美洲,多個經濟體央行正鉚足勁提振經濟增長。在油價下挫和經濟不景氣造成通脹減速的狀況在全球蔓延之際,一場寬鬆大賽正如火如荼。海外媒體分析稱,此舉是為趕在美聯儲加息前趁早行動,以對沖因美元上揚帶來的貨幣貶值風險。
根據美聯儲發布的政策聲明,決策者一致同意對加息應有“耐心”,並表示未來考量加息時,還會將“國際形勢進展”列入關注事項。分析師認為,這是暗示美聯儲正在延后加息的窗口時間。
對於其他經濟體而言,美聯儲的加息行動將提振美元上揚,這將帶來貨幣貶值的風險。
事實上,全球多家央行都已經採取行動。在亞太地區,新西蘭央行在28日的政策會議結束后放棄了緊縮傾向,並警告稱年化整體通脹率可能出現負值,暗示做好降息准備。此前一天,新加坡在常規政策周期之外意外宣布下調新元政策區間斜率,成為本月採取寬鬆行動的第九個經濟體。印度央行也已經下調利率。在歐洲,歐洲央行上周祭出量化寬鬆政策,挪威央行去年12月意外降息,丹麥央行已經兩度降息。在北美地區,加拿大也已經下調借貸成本。
但這看起來並非結束,日本央行行長曾暗示需要進一步實施貨幣刺激措施,韓國及泰國決策者所面臨的降低融資成本壓力也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下周即將召開政策會議的澳大利亞央行更是壓力大增。
根據富國銀行顧問公司高級全球証券分析師思考特·雷恩提供給上証報的報告,各國寬鬆政策嘗試的目的在於推動消費與信貸,以此來避免通貨緊縮,從而刺激經濟發展。但是這些政策是否能夠獲得長期的成功,目前尚不得而知。對於投資者而言,資產價格,包括股票價格,隨著時間的過去終將會受益,但是穩定的收益不會那麼快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