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拿著2.59元每股的要約收購款徹底離場,還是等待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機會,乃至繼續堅守直至或許有可能的重新上市,*ST二重的中小股東今日將作“最后抉擇”。而無論結果如何,在退市新規的指引下,由*ST二重率先嘗試的這一市場化的主動退市模式,已讓廣大中小投資者在上市公司面臨退市的關鍵時刻,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和決定權。
作為退市新規去年四季度實施以來首家謀求主動退市的暫停上市公司,控股方國機集團對*ST二重的要約收購能否成功將在今天下午揭曉。據上交所昨晚披露,截至4月2日收市,預受要約的股份總數為1.068億股,這距此次要約收購成功門檻的1.71億股尚有約6400萬股的差距。盡管不排除在最后一天(4月3日)中小股東大量接受要約,但市場大多認為,此次要約收購成功的前景並不樂觀。
“到這個時候已經沒什麼好說的了,能做的工作我們都做了,未來的路由股東們共同決定。”一位接近*ST二重的人士向上証報記者介紹,短期內的兩條路已非常清楚:一是達到完成要約收購所需的股票數量,*ST二重實現主動退市﹔另一條即是在完成年報披露后,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30個交易日后再告別A股市場,轉入股轉系統的退市公司板塊。“至於重組或者重新上市,那都是比較遠的事情。”該人士認為。
需指出的是,按退市新規,如*ST二重在交易所作出退市決定前宣布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則可選擇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不過這一可能性相對較小。
目前,在多位券商人士看來,指望在最后一天內有6000多萬股來登記接受要約已不太現實,*ST二重主動退市的希望已經不大。“在排除前兩大股東之后,公司的股權結構其實相當分散,戶均持股不到1萬股,要動員這些小股東接受要約的難度相當大。”一位券商投顧向記者分析。
據記者計算,截至4月2日登記預受要約的1.068億股共涉及11690戶股東,戶均持股9136股。而以公司去年三季度末披露的股東數據,在排除掉前兩大股東二重集團和華融資管之后,52840戶股東合計持有4.01億股公司股份,戶均持股約7595股,以2.59元每股的要約收購價計算,戶均持股市值僅1.97萬元。
“我曾提醒過兩位持有*ST二重股票的客戶,畢竟接受要約也是一個止損的機會,但他們很猶豫,一方面是虧損比例很大,不願意就此徹底離場,另一方面是把希望放在最后30天的退市整理期上。”長江証券一位投資顧問向記者介紹。
除了對股價的預期,還有投資者認為*ST二重最終重新上市是大概率事件,“這麼大一家央企子公司,不太可能破產吧。”有投資者表示,國機集團提出要約收購本身就是“拯救”二重的強烈信號,在發起本次要約收購的《收購報告書》中,國機集團方面也已明確,將“支持二重在條件具備后爭取重新上市”。此前,國機集團的高管也曾公開表示,二重的困難是暫時的,國機集團已制定了多項改革振興措施,確立了二重集團扭虧脫困目標。當然,扭虧脫困也需要時間,這個周期有多長?投資者又是否願意一直陪著熬下去?
有意思的是,按規定,若主動退市,公司可隨時向其選擇的交易所提出重新上市申請﹔而如果是強制退市,則公司應在規定的間隔期屆滿后,方可提出重新上市申請。
無論是否能重新上市,如*ST二重強制退市,其將進入股轉系統的退市公司板塊,與“退市長油”等會合,該板塊目前有挂牌企業56家,雖然目前交易價格從不到1元至6元不等,但交易量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