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创新大会今日召开 风险防控成焦点【3】--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股票频道

券商创新大会今日召开 风险防控成焦点【3】

2013年05月08日08:24    来源:大众证券报    手机看新闻

  去年受股市大环境的影响,交易量大降,券商通道业务收入大幅缩水。与此同时,“非临柜开户”、“代销金融产品”等一系列措施陆续提出,为券商每况愈下的经纪业务开启了新的通道。去年5月创新大会召开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券商经纪业务新政已初现成效。

  经纪收入占比首次低于40%

  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以及市场行情的倒逼下,券商经纪业务开始全面探索转型道路。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迎来了各项新政,其中就包括将在风险控制合规的前提下,由券商自主决定设立营业部的类型、区域和数量,并准许投资者非现场开户以及代销金融产品等。

  基于传统通道业务收益持续下滑,业内一直对创新业务寄予希望,期望通过创新带动券商传统经纪业务转型,进而使券商从低谷中走出来,券商也相继尝试扩展业务范围,希望靠自身开发的新型理财产品挽留客户并且招揽新客户。而从近一年时间来看,券商经纪业务的创新初见成效。

  作为我国券商四大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产生的经纪佣金收入,在我国券商的各大业务中一直稳居第一。据统计,从2007年到2011年,经纪业务收入占我国券商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一直超过50%,2008年占比甚至高达70.59%,但2012年首次低于40%。

  根据《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3)》(下称《报告》)显示,2012年证券行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降4.77%、16.37%,经纪业务收入占比首次低于40%,券商经纪业务“靠天吃饭”模式逐渐变化。

  新政实施初见成效

  在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下降的同时,创新业务收入在券商收入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已经开始成为部分券商的重要收入来源。

  安信证券发布研报表示,海通证券(600837)披露各类创新业务包括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和期现套利等的收入在其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持续上升,2010年、2011年及2012年分别为3.7%、10.6%及16.5%。广发证券(000776)2012年各项创新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由2011年的9.9%提升至12.9%。在各项创新业务收入中,融资融券收入无疑是最具规模及成长性的创新业务。在上市券商中,2012年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最高的是招商证券(600999),为8.6%,其次是方正证券(601901)和广发证券。整体来看,目前在创新业务上仍然是大中型券商的优势更为明显。

  根据《报告》显示,融资融券业务自2010年推出以来便一直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2012年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由2011年的25家进一步扩至74家,年底融资融券余额达到895.16亿元,同比增长134.29%,全年融资融券业务净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115.75%,业务收入占比亦从2011年的2.35%增至5.25%。与2011年相比,由于融券业务规模增速高于融资业务,2012年融券/融资余额平均比率由9.19%升至24.36%,行业集中度则持续下滑,CR5和CR10分别为35.94%和67.66%。

  虽然如此,但经纪业务依然是2012年证券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子业务,受累于市场交易量的大幅萎缩(2012年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额约32.27万亿元,比2011年下降24.6%)和交易佣金水平走低(2012年平均佣金率约为0.78%。,低于2011年的0.86%。),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6.83%,成为拖累行业总收入下滑的首要因素,但由于占比下降,同时得益于债券类业务(包括承销和自营)表现良好和创新业务的快速成长,证券行业利润下滑势头仍比2011年大幅减缓。

  创新业务需进一步发展

  2012年5月券商创新大会提出推进证券行业改革创新举措,2012年在政策层面基础都得到了落实,政策已经开始实施同时成效初显,但不得不承认由于多方原因,创新并未真正的触及核心,仍然处于试探的阶段。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通道的下滑已经不可避免,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须有所变革。但截至今日虽然政策都已落实,但很多业务与之相配套的细则措施并未出台,在此情况下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转型?但实际上业内也没有具体、清晰的答案。

  而与经纪业务密切相关的如非现场开户、代销金融产品的放开、网点设立自由化等均已开始实施,但实际反响并没有预期的热烈。

  据《报告》显示,目前国内证券公司代销证券投资基金和同业理财产品的收入占比不足1%,2012年代销基金产品前10名的证券公司平均代销基金1076只,而前10名的商业银行仅平均代销857只基金。

  据记者了解,现阶段虽然已有券商开始开展代销业务,但据营业部从业人员反应,不管代销人员还是投资者都并不积极,主要是由于一些规模能力较小的券商,由于资金等问题并未大力展开创新业务,因此不管是资管产品的开发还是代销业务均未大有成效,而能力较强的大券商其自主开发产品能力较强,并不愿意代销与其成竞争关系的基金银行等理财产品。

  另外,涉及到轻型营业部设立的非现场开户及网点自由化同样也遭受“冷遇”,非现场开户正式开闸已逾一个月,但此前信誓旦旦准备好迎接非现场开户的券商却有大部分并未开始此项业务,而一部分已开展此项业务的券商对于此项业务同样并不积极,同时还设立开户门槛。

  设立分支机构不再受数量和区域限制正式放行后,同样也并未受到券商大规模响应。多数券商表示,在非现场开户等因素影响下,不会盲目扩张营业部。主要原因在于即使是轻型营业部,新设营业部扭亏为盈、回收成本依然需要一个周期,将拖累券商的业绩。另外,由于非现场开户政策出台可期,券商大量新设分支机构的必要性也在降低。

  但新设网点限制的解除,短期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行业经纪业务的竞争,给一些地方性券商,尤其是经纪业务占比高、佣金率高的券商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从中长期看,将有利于行业的发展、转型。

  虽然经纪业务创新业务开展艰难,但面对现阶段通道业务持续下滑,且业务水平高度同一性的现状,市场行情的倒逼下,券商经纪业务全面向财富管理转型成为唯一的出路,但现阶段券商的创新业务还需进一步发展,券商经纪业务转型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保荐与承销并重

  投行业务:亟待重塑业务模式

  去年开始,保荐代表人的逐渐饱和和市场的现实情况令行业谋变。谈到投行业务的创新,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业务模式,即由“重保荐轻承销”向“保荐与承销并重”转变。同时,企业IPO情况的一些变化也提醒投行不能只盯着眼前的新股发行这一块“蛋糕”,还要重视债券承销和并购重组等业务。总之,投行业务要创新,还是要“全面开花”。

  业务模式必须转变

  新股不愁卖的时代已经过去,新股的发行已越来越接近成熟市场,客观上这就需要新股发行制度不断进行完善,给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而随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入,新股发行逐步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业内人士早就认同投行业务模式应从“重保荐轻承销”向“保荐与承销并重”转变。投行应着重提升销售和研究两方面能力:一是在业务流程方面要强化销售网络,平衡融资方和投资方的利益,二是要增强投行研究能力,充分挖掘企业价值,揭示企业风险。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使发行人、投行和投资者之间的市场博弈更加均衡。随着新股发行逐步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定价销售能力也逐渐成为投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投行应从“全业务链”的视角出发,建立投行业务发展协作体系,从而进一步增强投行定价和销售能力。

  这样一来,投行之间的竞争将从传统的项目执行能力,转化为项目质量、定价能力和销售能力等全方位的比拼。也就是说,同质化的竞争已经成历史,差异化的竞争将占主导。未来,投行业务创新将是投行业成长与发展的主旋律。

  债券、并购一个都不能少

  以前投行业务几乎主要是IPO,但现在债券市场这块“蛋糕”同样不容小觑,近年来,多家证券公司大力发展要抓住债券市场发展机遇,重点开展做市商业务,将债券市场上的流动性对接到债券发行人。至于行业该如何发展债券市场,在去年的券商大会上就有券商建言监管层一方面可以提高债券发行审批效率,使得债券发行能够成为比银行贷款效率更高的融资工具;一方面做大交易所债券市场,要超常规发展和培育基金、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债券机构投资者群体,积极将个人投资者引入债券市场。

  另外,由于现阶段的保荐业务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提前关注并重视并购重组业务,有助于抢先“卡位”,占领投行新的制高点,改变投行现有的竞争格局,实施专业化和差异化竞争。发展并购重组业务,不仅有利于投行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渠道,也有利于避免过度依赖通道业务,主业过于单一。

  去年上市券商自营收益126.9亿元,同比下滑24%,仅中信证券(600030)和西部证券(002673)自营收益同比下滑

  自营投资范围扩大 券商直投迎来新契机

  去年,在行业创新的大背景下,各项业务都不同程度受益,自营业务也不例外。不仅投资范围扩大,《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的出台,也给券商直投业务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另外,从上市券商去年的自营收益来看,19家券商无一亏损。除中信证券和西部证券之外,其余券商自营收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中信、西部自营 收益同比下滑

  去年债券市场的火热,大部分券商的债券自营运作如鱼得水,自营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也给券商业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去年,19家上市券商在自营业务方面的总体收益为126.9亿元,同比下滑24%。据WIND数据统计,去年自营收益最高的是中信证券,达到36.5亿元。另外,海通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的自营收益也超过10亿元。(本文采用的自营收益计算公式为: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市券商的自营收益无一亏损。相比2011年同期的自营情况,东吴证券(601555)、东北证券(000686)、西南证券(600369)实现扭亏为盈。另外,国元证券(000728)、长江证券(000783)自营收益同比增长幅度很大。

  中信证券去年自营收益为36.5亿元,同比减少74.65%,是所有上市券商中自营收益下滑最大的券商。另外,西部证券自营收益相比2011年同期下滑约30%。其余券商自营收益相比2011年同期都有不用程度的上升。

  自营业务实现两项创新

  去年,在行业创新的大背景下,各项业务都不同程度受益。方正证券研报认为,在券商自营业务方面,主要有两项创新。一是证券公司直投子公司可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夹层基金等直投基金进行股权或与股权相关的债权投资;二是扩大了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投资范围,鼓励证券公司开展收益互换等衍生品业务等。

  直投基金方面,2012年11月2日,证券业协会发布实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标志着券商直投业务纳入自律管理范畴。根据《规范》,券商直投基金转为事后备案管理,投资范围扩大到包括股权、与股权相关的债券、与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投资基金。券商直投除可设立与管理股权投资基金外,还可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夹层基金等直投基金,及以前述基金为主要投资对象的直投基金。截至2012年年底,已获批券商直投基金达到11支,涉及券商直投公司10家。

  同时,《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也正式明确了券商直投可以设立并购基金。并购基金的推出,可以促进投行和直投业务的更好结合。

  另外,自营业务的投资范围也比以前广泛。2012年11月1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关于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投资范围及有关事项的规定〉的决定》,进一步扩大了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的投资品种范围,证券自营品种增加一类,扩大两类。增加的是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的证券。扩大的两类,一是在境内银行间市场交易的证券,由部分扩大到全部;二是在金融机构柜台交易的证券,由仅限于由证监会批准或备案发行的,扩大到由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批准或者备案发行的。

  衍生品业务方面,相关规定也明确指出,具备证券自营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可以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不具备证券自营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只能以对冲风险为目的,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

(责编:杨曦、杨波)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