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连续亏损的第二年通常是财务“洗大澡”的高发期。在公司首年发生亏损,而第二年预计也已经无法实现扭亏的时候,问题已经由避免戴帽升级为避免暂停上市,于是,在第二年把包袱卸掉,在第三年通过转回、补贴等方式实现盈利,这是很多难逃*ST命运的公司采用的自救办法
⊙记者 施浩 ○编辑 孙放
上交所近日在通报2013年年报审核工作时,明确指出部分上市公司涉嫌不合理运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调节利润,选择某一年度通过大额计提进行“洗大澡”,为以后年度“甩包袱”作准备。此类人为操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资判断。
虽然交易所并未“点名”相关上市公司,不过上证报记者梳理后发现,有多家上市公司2013年年末进行了大额计提,且计提名目多集中于各类资产减值。虽然其中一些上市公司的计提有较为充分的商业理由,但也有部分公司的确对此“含糊其词”,同时却存在强烈的“洗大澡”动机,这些公司的不当计提处理或许正是交易所本次批评所指。
“由于资产减值准备涉及较多的商业判断,其中一些还需要较为专业的行业经验,所以为企业管理层留出了较大的操作空间。制定会计准则的本意是希望企业的财务报告能更加真实及时地反映企业的商业现实,但另一方面也的确为‘洗大澡’之类的人为操控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一位事务所合伙人如此表示。
从具体案例看,不少上市公司2013年度的计提金额高达数亿元。其中,*ST中富在年报披露期的最后一天,随年报抛出了一份包含七大类合计8.8亿元的大额计提,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质疑。结合该公司近年来的财务状况,有投资者直指其存在“洗大澡”嫌疑。
据*ST中富年报披露,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6亿元,亏损11.10亿元,其中8.45亿元为固定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资产减值所致。回查公司的资产减值公告,*ST中富本轮计提涉及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商誉等七大类科目。
“不计提也要亏两三个亿,所以这是要把现在能亏的都亏掉,这样2014年财务上就没有什么包袱了。短期看,这的确有误导投资者之嫌。”一位投资者如此表示。
分类来看,在*ST中富的七大类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最大的一笔计提发生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该笔计提金额超过8亿元。据公告,公司对固定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包括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的可使用状态进行了全面评估。对于因产品结构调整和客户需求变化等因素导致无法继续使用的,公司在评估其预计可收回金额后,先对该部分固定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此外,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8号》中的相关规定,按照资产组对剩余存在减值迹象的固定资产进一步进行了减值测试。
“也不能说有大额计提就一定是洗澡,这关键要看公司披露的这些大额计提的商业理由和财务处理依据。一般都要求,金额越大的,其理由陈述和依据说明就要越翔实,*ST中富的公告的确说服力不够。”沪上一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如此表示。
而在动机方面,一位私募经理告诉记者,上市公司连续亏损的第二年通常是财务“洗大澡”的高发期。“在公司首年发生亏损,而第二年预计也已经无法实现扭亏的时候,问题已经由避免戴帽升级为避免暂停上市,这个时候在第二年把包袱卸掉,在第三年可以通过转回、补贴等方式实现盈利,这是很多难逃*ST命运的公司采用的自救办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ST中富同日披露的一季报中,在营业收入同比下滑逾8%的情况下,其业绩同比扭亏为盈,其中一个原因就与本次减值事项有关:公司称,由于2013年计提固定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约8.4亿元,导致2014年1-6月相关资产的折旧额与2013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