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很贵,我武生物利润受财关费影响
目前600余家IPO企业,经历着太多的不同。
自2012年下半年起,排队规模由原来的800余家,经IPO财务审核,及多次的新股改革后,排队数量逐渐减少。
不少早在2012年过会的企业,至今还未领到发行批文;仅在今年上半年,已有129家企业终止审查。
IPO审核速度之慢、补材料之反复、终止企业数量愈来愈多,亦未能阻挡一群企业奔A股的热情。
据Wind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共有127家企业处在辅导备案登记状态,其中4月新进家数最多,共有44家;3月、1月分别有27家、23家;而在6月最少,仅有8家。
以该节奏观之,2014年辅导备案登记企业的数量不亚于2012、2013年。资料显示,2013年、2012年分别有233家、231家企业在“辅导备案登记”状态;2010、2011年分别有15家、47家。
据广州一名业内人士表示,“IPO项目周期长,即使按照正常审核的速度,亦要排队到两三年后。不过兴许到时注册制已经成熟,企业能很快发出去。”
然而对于目前企业而言,IPO“很贵”。
从10家新股公布的发行费用来看,中介机构费用开销极大。
10只新股募集资金总额约为53亿元,其中发行费用达4亿元之多,约占募集资金总额的8.3%。
北特科技发行费用比例在10只新股中最高,达24.73%。该公司计划募集资金1.5亿,券商收取800万元保荐费及募集资金总额7%的承销费用;若承销费用低于2000万,则按2000万支付。
而审计验资费用为387.60万、律师费用93万、信息披露费用395.45万、上市初费及登记费32.667万元,券商费用占去总发行费用的75%。
此外,莎普爱思、富邦股份、雪浪环境、联明股份中介机构费用占比亦排在前5,分别为16.54%、16.26%、14.13%、11.2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发行上市的我武生物公告称,公司公开发行于一季度完成,受计入当期损益的发行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发行费用的影响,预计公司首季净利润较2013年同期下降23%-30%。
此外,IPO企业还要面临排队的“成本”,如今的排队企业已在IPO财务核查、信息披露、补充更新中报与年报等方面付出不少。
“企业成本太大了,”上述上海保代感慨,“如果是好企业,是能撑得下来。”
上述广州业内人士表示,“企业没得选,他们只能继续配合券商补财务材料,按照监管层的要求来做。”
对于投行而言,成本的压力更多源于“IPO项目的积压”。
“补中报对投行来说倒不需要多大的开销,主要是投行人员出差补贴。如果会里还有IPO项目的就继续守着,如果没有项目就去找找新三板来做。”上述上海保代表示。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