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自2007年以来,中国信托业高速发展,但随着经济周期的轮回,支持信托公司高速发展的生态环境也已发生改变,信托制度“红利”出已不再为信托公司独享。未来,信托公司降速发展的趋势基本确立,行业保持中速增长或成为“新常态”。
可以预见,2014年以及未来一个较长的阶段,整个行业都要面对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性变化,信托公司必须适时完成转型,经受住同业竞争不断加剧,利润空间逐步缩小的市场考验。信托公司不仅要处理前些年过快发展可能引爆的“风险地雷”,还要学会如何在各种资产泡沫中寻找新的投资发展机会。
2014年上半年,信托业有很多可喜的变化与亮点。今年以来,相当一批信托公司的核心业务正在从类银行的融资业务向以“债”或叫“私募债”为代表的标准化信托产品转型;从融资类业务向投资类业务转型;从非标类业务向标准化业务转型。
然而,实现新的供需平衡不会一蹴而就,转型难度也决不能低估。
首先,信托公司更多以融资业务见长,对于投资业务,多数公司还没有摸到门道。现在金融机构给客户提供的多是一揽子金融服务,投资或融资,更多取决于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具体需求。单纯会做融资、或者只专注投资领域都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客户对财富管理的要求。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不管是投资还是融资,核心竞争力在于拥有人才和业务创新能力,在于发现、识别并管理交易对手风险的管控能力,在于能与交易对手共同成长的信心与恒心。
其次,信托公司创新业务的外在牵制过多,需要监管层牵头组织行业力量对其他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如,土地信托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与以往形式不同,但保护的实质更重。如何让政府部门认识到信托下乡利在长远,需要认真考虑。再如,消费信托对产业层与消费者关系的重新整合,如何让实业企业家认识到信托的介入并不是“门口的野蛮人”,而是一揽子金融与消费方案的提供者。这些草根创新,需要的不仅是顶层设计,更多的是顶层沟通与呵护。
第三,信托行业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如,信托产品交易平台的建设,让私募属性的产品在保护投资者隐私的前提下,能够交易流转,让投资者有用脚投票的权利。再如,减少投资者以信托计划的身份参与到各类金融市场的阻力等。这些都需要监管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发挥更大作用,给信托业和信托公司以更平等参与各类金融市场投资的机会。
基于此,信托公司今年将真正进入两条腿走路的发展阶段。
即,一是不断提高风险识别、判断和处置能力,继续投入到以传统投向为主的市场竞争中,维护信托行业的资管市场地位和客户信任度;二是通过对组织架构、决策体系、资产获取、配置和管理团队的重组,投入到主动管理市场的综合竞争中。
这就有几个绕不过去的现实考验:“刚性兑付和流动性管理的关系”、“投资人体系重建和深度教育问题”、“转型中的业务模式和传统业务比重的配置问题”、“风险管控与业务创新的边界厘定问题”等等。需要我们认真做好这些方面的基础工作,培养队伍、抓好管理、夯实基础、敢于担当;只有这样,当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特别是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壮大的时候,信托业才能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
(作者系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