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發布公報稱,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58957萬噸,比去年增產1836萬噸,增產3.2%,連續9年增產。糧食“九連增”,國內糧價形勢怎樣呢?新糧上市時節,記者做了調查採訪。
國內糧價溫和上漲
“新糧上市后,價格比去年漲了一點,總體上變化不大。”12月3日上午,在北京新發地糧油批發大廳,9號批銷商趙儉飛對記者說。
趙儉飛50來歲,是黑龍江佳木斯人,2004年至今,一直在北京做糧食生意,主要經銷東北圓粒米。其他小麥、玉米也做一些,量不大,隨行就市。
趙儉飛告訴記者:“去年俺圓粒米批發價一斤2.15元,現在新米2.3元。面粉批發價每斤1.42元,現在是1.54元。玉米面去年每斤1.4元到1.37元,現在1.5元到1.6元。新糧上市后,價格變動不大,大米、玉米、小麥都隻漲了0.1元多。”
新糧上市后,經銷商這裡價格略有上漲,農民賣糧價格有什麼變化呢?
“去年每斤稻谷賣1.27元,今年新谷賣1.29到1.3元,漲了幾分錢。”安徽省霍邱縣宋店鄉種糧大戶王厚雲說。46歲的王厚雲種了3756畝水田,今年收了300多萬斤稻谷。
稻谷收購價上漲了一點,玉米漲了多少呢?
吉林省通榆縣雙崗鎮長青社農民孔慶林記者:“今年玉米收購價比去年漲了四五分錢。去年大粒玉米每斤8角5分,今年8角9分。”孔慶林今年種了一?多地玉米,打了1.8萬多斤。相對來說,小麥收購價漲幅比較大。河北省趙縣南柏舍鎮徐家寨村李素敏種了180畝小麥,他告訴記者:“去年小麥價格最高時每斤才1.13元,今年提到了1.2元。”李素敏今年收獲了20萬斤小麥,比去年多打了2萬多斤,趕上收購價提高了,收益不錯,很是高興。
記者採訪發現,雖然今年糧食再獲豐收,產量再上台階,但糧食價格仍在上漲。
保護價調高是主因
糧食“九連增”,國內糧價為何仍有上漲呢?
“國內糧食豐收,糧價仍有上漲,主要原因是國家提高了最低收購價。”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高級分析師陳艷軍說。
陳艷軍告訴記者,今年國家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三等早?稻、中晚?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每50公斤120元、125元和140元,比去年分別提高了18元、18元和12元﹔今年生產的國標三等小麥,最低收購價提高到每公斤1.02元,比去年的0.95元提高了7分錢。玉米價格小幅上調,是因為今年國家出台了臨時存儲玉米的政策。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每斤挂牌收購價格(國標三等質量標准)為:內蒙古、遼寧1.00元,吉林0.99元,黑龍江0.98元。政策出台后,市場收購價比最低時,每斤平均上漲0.05元。
記者從國家糧食局了解到,各地在執行中,實際收購價都比國家最低價有所提高。截至11月30日,全國秋糧主產區新糧收購已超過3000萬噸。據國家糧食局監測,中晚?稻收購價格基本穩定,在大部分主產區,每百斤收購價格在130至135元,均高於國家確定的最低收購價。
糧價緩漲符合國情
“國際糧食價格暴漲暴跌,國內一直波瀾不驚,呈現小步慢跑格局。”陳艷軍說。今年6月中旬以前,國際市場上小麥價格每蒲式耳在572至683美分之間,7月底以后最高漲到945美分,暴漲了60%。在她看來,國內糧價緩漲符合我國國情。
“糧食價格溫和上漲,俺們賣糧的風險就比較小。”趙儉飛說。雖然鋪裡碼滿了新糧,但趙儉飛並不希望糧價暴漲。他告訴記者,別看他每天能批發出圓粒米四五千斤,其實每斤也就掙3分錢,利潤不足2%。如果價格波動稍微大點,他們這些經銷商不僅難賺錢,還可能虧本。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副會長宋廷明認為,國內糧價溫和上漲,可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種糧成本一直在上漲,糧價如果不漲點,我們種田就不掙錢了。”王厚雲說。王厚雲種田全程機械化作業,他給記者算了一下成本賬:以一畝田計,今年每季水稻,種子、流水線育秧、機插,總共要250元。此外,農機耕田60元,機器收割80元,化肥150元,農藥40元,田管80元。農資、農機、人力,這三項成本要660元。由於地是流轉來的,每年每畝還要交500元租金。每畝成本1160元,單產1000多斤,純利潤並不多。如果是散戶純人力種田,成本還要高不少。
“糧價穩中趨升,可幫助農民消化成本上漲壓力,有利於加工企業降低經營風險,有利於保障百姓生活,同時可間接減輕國家補貼負擔。”宋廷明說。
記者從國家糧食局了解到,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國家明年繼續在小麥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2013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提高到每50公斤112元,比2012年提高10元。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