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說,貧富差距是財產差距,更是能力差距。
劉尚希發表文章指出,貧富差距不隻體現在分配流量上,它有三個層次:一是收入,再一個是財產,還有一個是消費。現有的城鄉差距,從收入的角度衡量,大概是3.3 : 1,但從消費的角度衡量,據世界銀行專家估計,大約是6:1,消費上表現的差距比收入上表現的差距要大得多。消費的差距決定了能力的差距,這不論就體能素質而言,還是從文化素質、技能素質來說,都是如此。
劉尚希說,個體能力與先天及后天努力程度有關,但一個群體的能力則與制度有關。農村居民的能力整體上弱於城市居民能力,是由消費的差距決定的。不少農村的孩子連基本營養都無法保証,在起跑線上就輸了,談何參與市場競爭?談何縮小貧富差距?對農村小孩實行營養餐,實行農村免費義務教育,也就是希望從消費差距入手來縮小社會群體性的能力鴻溝。
劉尚希認為,通過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極力擴大公共消費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平等化,尤其對於處於流動狀態的農民工及其子女,給予同等的市民待遇,是縮小貧富差距的重要初始條件。社會群體之間的能力差距縮小了,社會貧富差距縮小才有希望。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