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12月19日文章,原題:中國的鐵路時代由國家規劃,勝過當年的英美 英國首條城際鐵路的顧問艾倫1825年預言,鐵路或許是“商貿的最大優勢”。沒錯,19世紀鐵路在英美的廣泛使用,助推兩國成為世界工業強國。如今,中國政府與當年艾倫的看法出奇相似。近20年來,北京對鐵路大力投資,令其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持者和推動者,過去6年裡投資規模更是達到新高。多達800億英鎊的投資,使中國鐵路網絡從2007年的7.8萬公裡增至今年底的約11萬公裡。
與大多數鐵路發展一樣,一些錢花在政績工程上。但中國鐵路的主要作用向來不是運送商人,而是促進貨物和勞動力的便捷流動。2011年時中國鐵路網雖僅佔全球6%的路線裡程,但運輸量佔到25%。對鐵路的進一步投資,會繼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就像維多利亞時代的英美一樣。
不過,中國建設鐵路的效率要高於19世紀的英美。當年英美鐵路規劃幾乎全交給私營公司,國家很少干預。結果是由於競爭和投機性建設,出現了投資過剩、成本過高和裡程過多問題。如今是中國政府決定何時、何地建設鐵路線,鐵路規劃者不會受累於競爭性建設、投機性泡沫、土地紛爭或不現實的利潤預期——這都是造成英美鐵路建設無序的因素。若有需要,中國可將兩座城市、港口或工廠相連,很快建成快捷、劃算的鐵路網絡,滿足(國家)經濟而非(企業)私利的需要。
但1825至1910年英國鐵路總投資遠少於2008至2020年僅12年間中國鐵路建設計劃的投資。若北京無選擇地對鐵路投入巨資,會極大制約該國經濟。不管怎樣,國家規劃和投資意味著,到2020年中國鐵路系統對經濟的促進和支持將大於當初的英美鐵路。▲
(作者戴維·特納,汪北哲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