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副部長李勇 資料圖
記者昨日從財政部獲悉,財政部副部長李勇日前表示,未來國際國內經濟增長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甚至比金融危機初期更加紛繁復雜。從國際形勢來看,世界經濟呈現出“增長無動力、政策無空間、運行無秩序”的復雜局面。國內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但經濟中長期潛在增長率可能放緩。
各國陷入“政策無空間”困境
昨日財政部網站消息,李勇是在12月13日全國財政金融和外國政府貸款管理工作會議上做出上述表示的。
李勇稱,當前的國際形勢比危機爆發初期更加復雜。財政債務風險對經濟復蘇形成“羈絆”,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依舊疲軟,國際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持續升溫,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危機呈現出長期化、復雜化的發展趨勢。
自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央行輪番開啟新一輪貨幣寬鬆政策。李勇表示,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各國財政資源幾近枯竭。金融危機以來,各國貨幣政策屢次“臨危受命”,但政策效果面臨“邊際遞減”的考驗。隨著危機初期刺激政策效應的逐漸消退,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陷入“政策無空間”的困境。從此前的量化寬鬆看,政策效果主要體現在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究竟能產生多大的正面影響,還存在爭議。
我國中長期增長率或放緩
從國內形勢來看,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速分別為8.9%、8.1%、7.6%和7.4%,增速下降幅度收窄﹔10月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2,連續兩個月持續回升。
李勇稱,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但經濟中長期潛在增長率可能放緩。目前我國經濟繼續依靠外需實現快速增長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同時,人口紅利開始消退,我國經濟正面臨從高速增長到中速增長的“轉型期”。
李勇表示,內生動力不足是拖累我國經濟的主要因素,企業經營困難、財政金融風險增加也在影響經濟可持續增長。今年以來,不少企業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經營困難,其中,中小企業、外向型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首當其沖。
從潛在風險看,金融行業潛藏的風險有所加大。李勇認為,近年來,我國銀行業信貸資產呈高速增長的態勢,信貸增量屢上新台階,其中,絕大部分還沒有經過完整的經濟周期檢驗,潛在風險較高,尤其是房地產及關聯行業風險,以及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的期限錯配等風險依然存在,給金融風險管理帶來一定壓力。
- 相關新聞
金融發展不能脫離實體經濟
財政部副部長李勇稱,2013年的財政金融工作要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中心的原則。無論任何時候,金融的發展都不能脫離實體經濟。
李勇認為,本輪金融危機帶來了很多深刻的教訓和警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無論任何時候,金融的發展都不能脫離實體經濟。金融改革發展是否有成效,關鍵要看其是否有助於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當前,在我國個別地區、個別領域,金融資本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以錢炒錢”、“脫實向虛”的傾向,對此要高度重視,及時採取糾偏措施,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尤其是投向“三農”、小微企業等迫切需要資金支持的薄弱領域。 (記者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