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1月7日電 (陳龍山 蘇巧鳳)在4日至7日舉行的福建泉州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泉州金改”成為與會委員們熱議的一個話題。他們紛紛獻策金融改革,以期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力推泉州實體經濟發展。
《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泉州金改方案”)》2012年底獲得國務院批准通過,泉州成為中國第三個金融改革試驗區。繼“溫州金改”之后,“泉州金改”以其服務實體經濟的特點,地處民營經濟發達、與台港澳交流合作緊密的區域,而備受關注。
泉州目前擁有各類民營企業13萬家,上市公司77家,位居全國前列。其中,小微企業佔90%以上,實體經濟既是泉州的最大優勢,也是金融發展的最大依托。泉州市目前已有1家村鎮銀行、24家小額貸款公司、61家融資性擔保公司,這三類准金融機構超百億元人民幣“輸血”小微企業,但是小微企業融資依舊困難,金融和准金融機構仍滿足不了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
政協委員傅森林坦言,“目前企業融資困難,銀行怕擔風險、民間借貸成本高,政府需從中監管利息問題,打擊不良貸款,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政協委員黃曉良建議,發揮各地商會、同業公會、行業協會的作用,將有限的小額貸款資金真正落實到既缺乏資金又具有成長性和發展前景的各地特色產業鏈中的中小微企業。
他表示,希望通過引導泉州民間金融健康有序發展,探索民間借貸的法律制度建設、監管體系改革和金融體制創新,使泉州民間借貸活動從地下無序走向地上“陽光”規范運作,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難。
政協委員陳翔也表示,將更多的民資通過股權、債權方式流入實體經濟和成長型骨干企業,支持民資參與小額貸款公司設立和增資擴股,推動民間資金通過規范的金融渠道有序參與、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泉州是中國著名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個國家和地區的泉州籍華僑華人有750萬人,還有數十萬遍布全國各地的工商實業人士。他們不僅經濟實力雄厚,還不乏大批高質量的項目資源。
對此,陳翔提出,通過“泉州金改”繼續深入實施“回歸創業”工程,鼓勵引導在外泉州人回鄉投資創業,促進信息回傳、資金回流、人才回鄉、企業回遷,加快促進“泉州人經濟”轉變為“泉州經濟”。
根據“泉州金改方案”,泉州將緊緊圍繞實體經濟,建設實體金融試驗區、民間金融創新試驗區、金融生態試驗區、台港澳僑金融合作試驗區等“四個試驗區”,打造海峽西岸乃至全國的“台港澳僑資集聚中心”和“實體金融服務中心”。(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