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促進民航業發展重點工作分工方案》(以下簡稱《分工方案》),將去年7月8日頒布的《國務院關於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的各項目標和任務進行了細化和分解,進一步明確了各省(自治區、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貫徹落實《若干意見》的具體責任,內容涉及16大項56個方面。其中,加強機場規劃和建設、大力發展通用航空成為《分工方案》的關注重點。
加快機場建設
在加強機場規劃和建設方面,《分工方案》指出,相關部門要抓緊完善布局,加大建設力度﹔按照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原則,確保機場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有效銜接﹔著力把北京、上海、廣州機場建成功能完善、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培育昆明、烏魯木齊等門戶機場,增強沈陽等大型機場的區域性樞紐功能。
據統計,2012年中國民航預計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611億噸公裡、旅客運輸量3.2億人、貨郵運輸量546萬噸,主要指標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預計首都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萬人次,居全球機場第二﹔浦東機場貨郵吞吐量290萬噸,居全球機場第三。
不過,中國民航業依然面臨地區發展不平衡、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聯動不足、通用航空滯后等問題。加快機場建設成為解決上述問題一大關鍵。
據2008年出台的《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到2020年,國內民用機場總數將達244個。隨著中國民航運輸發展,這一目標已不合時宜。根據2011年4月初發布的《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在2010年底現有175個機場的基礎上,運輸機場數量將達到230個以上。
而過去幾年,機場建設一直在快速進展。特別是2012年,機場項目加速上馬,資金投入隨之增大,但機場項目和機場建設費不匹配的問題也愈發突出。數據顯示,去年機場建設費變更為民航發展基金后,雖然民航發展基金達到154億元,但與去年過千億元的投資相比,仍顯杯水車薪。此外,盈利模式不清晰,眾多機場虧損嚴重,機場功能定位不明確等問題也是機場建設面臨的問題。
發展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與運輸航空被並稱為民航發展的“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多年來,通用航空一直滯后於運輸航空的發展。對此,《國務院關於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通用航空實現規模化發展,飛行總量達200萬小時,年均增長19%。而《分工方案》進一步指出,要大力發展通用航空,鞏固農、林航空等傳統業務,積極發展應急救援、醫療救助、海洋維權、私人飛行、公務飛行等新興通用航空服務﹔推動通用航空企業創立發展﹔推進通用航空綜合改革試點,加強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通用航空法規標准體系,創造有利於通用航空發展的良好環境。
2012年,通航產業迅速發展,但業界預期的通航政策集中爆發並未出現。直到2012年12月24日,民航局發布《通用航空發展管理資金專項管理辦法》,提出對通用航空作業、通航飛行員培訓、通航企業購置設備以及通航機場進行補貼。這是通用航空業出台的首個具體明確的補貼辦法。一天后,民航局又將修訂后的《引進通用航空器管理暫行辦法》下發至各通用航空相關企業。新辦法提出,今后引進通用航空器將施行分類管理,審批權由民航總局下放到各地區民航管理局。同時一般通用航空器引進隻需地區管理局備案。政策的實施將推進通用航空器材的引進,有望促進我國通用航空業快速發展。
業內普遍預計,2013年通用航空相關政策有望密集出台,通用航空機場建設管理辦法也有望於今年面世。
此外,《分工方案》對加快建設現代空管系統也作出了規定。《分工方案》指出,要重點調整完善航路網絡布局,優化整合空管區劃,完善民航空管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大力推廣新一代空管系統。 □本報記者 汪珺 實習記者 任明杰
(來源:中國証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