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到淘汰浸出工藝的時候
從相對安全角度上看,採用物理壓榨方法制成的食用油更佔優勢,為什麼還要使用浸出工藝制造食用油?
一家油脂企業工作人員透露,以制取花生油為例,100斤花生經過壓榨后,有將近10斤油殘留在剩余的“餅粕”裡,無法繼續壓榨出來。
李裡特說,用浸出方法能讓制油原料充分壓榨,油脂殘留非常低,不超過1%。出油率高,特別能從含油量不高的油料中提取出更多的油,是選擇化學浸出工藝的最重要原因。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我國進口大豆數量接連突破4000萬噸,2010年以后始終維持在5000萬噸以上,進口大豆油一直保持100萬噸以上,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我國年產大豆的能力僅在1000萬噸左右,僅此一項,就能體現出我國自身油脂產量缺口的巨大。
“我國2011年油脂消費2770萬噸,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出油率還是我們應該首先考慮的。”上述工程師肯定地說,目前還不到淘汰浸出工藝的時候,全世界都做不到。
他同時介紹說,目前科研機構正在研究不用溶劑或者使用其他溶劑的新方法,但都處在科學研究階段,要麼成本太高,要麼原料來源不廣泛,要麼提取率太低,要麼能耗高,還不具備大規模推廣取代化學浸出工藝的能力。“世界范圍的科學家也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
面對現實,張華同樣擔心,經過化學浸出工藝制油,剩余的“餅粕”大部分流向了養殖戶,用於飼養豬、牛和家禽,這些“餅粕”基本沒有經過處理,殘留有更高的化學物質,可能的致癌添加劑會隨著餐桌上的肉食,重新流向大眾的身體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