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中國市場工資率嚴重失衡 農民收入受影響--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厲以寧:中國市場工資率嚴重失衡 農民收入受影響

2013年01月26日10:53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手機看新聞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6日訊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年會(2012-2013)”今日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會議旨在研究中國經濟進入新階段后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把握經濟發展新趨勢,為正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決策參考。北京大學教授、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出席年會並發表演講。他在演講中指出,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下的情況,初次分配是以市場調節為基礎下的調節分配,但是在中國,由於各種原因,到現在還沒有形成以市場經濟規律下的分配。

  以下是厲以寧發言的文字摘錄:

  我今天的發言題目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應該以初次分配為重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以初次分配作為重點,另一種意見是以二次分配作為重點。我的意見是以初次分配為重點,二次分配也重要,但首先是初次分配。

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下的情況,初次分配是以市場調節為基礎下的調節分配,但是在中國,由於各種原因,到現在還沒有形成以市場經濟規律下的分配。為什麼?因為中國的市場是不完善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歷史原因,包括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不同,各地區受到不同地區傳統文化的影響、習慣實力大小等等。

第二,在中國經濟生活中行業壟斷因素嚴重阻礙了市場中公平競爭環境的形成。

第三,計劃經濟體制下對初次分配的工資級差、工資標准、工資的地區差別等等都做了規定,到現在這一規定還依然保留了相當大的部分。

第四,勞動力市場上買方、賣方,也就是雇主和受雇者力量極不對稱,買方強勢,賣方弱勢,這個情況依然存在。

第五,如果從勞動力市場結構來分析,可以大體上分成高級勞工市場、低級勞工市場,在高級勞工市場上工資高、福利多、升遷容易,被稱為好職業。在低等的勞工市場上情況恰恰相反,工資低、福利少,幾乎沒有升遷的機會,被稱為“壞職業”,這是二元市場勞動力結構。所以一般的工人如果要進入市場,隻能進低等勞工市場,就形成了不公平的待遇。

所以在中國,在現在條件下不可能形成市場基礎性條件下的均衡工資率,在這種嚴重的非均衡狀態,農民的情況同樣如此。一是農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因為雖然有土地的承包權、使用權,沒有產權,不能用於抵押、轉讓,土地的流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場外因素的干擾,農民的土地收入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土地的尋租行為一直沒有斷,而農民恰恰是土地尋租行為的受損害者。

二是農民工可以在城鎮和企業中工作,可是他們的身份和市民是不一樣的,他們更是弱勢,雇方和被雇方雙方地位的不對稱性,在農民來說是非常明顯。

三是農民養殖了牲畜、家禽,種植了農產品,但他們在銷售中處於弱勢,和他們打交道的大公司顯然是強勢。即使農民組成了專業合作社,但是跟大型企業來比同樣是弱勢。

四是二元勞工市場的存在使得農民進城打工、求職一直處於受歧視地位,而且農民社會資本基礎幾乎在城市裡基本上沒有可以拉他一把、扶他一把的親戚朋友。

從以上就可以表明,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中,所形成的初次分配存在不公平。怎麼辦呢?所以收入分配改革的重點應該放在初次分配上,以下有七個建議

第一,市場盡快健全完善起來,早日形成生產要素的供方、需求方公平競爭的環境,早日形成商品生產者之間公平競爭的環境,打破行業壟斷,消除所有制歧視,讓那些在計劃體制下形成的初次分配的規律、規則,包括工資標准、工資級差等等要認真審查,該取消的取消、該修改的修改,以貫徹市場作為初次分配的基礎條件原則。

第二,讓農民成為清晰的產權主體,明確的市場主體,讓土地的流轉在各個產權主體、市場主體之間有序地進行,制止土地使用中的尋租行為,保証農民有財產性收入。最近我帶著政協經濟委員會的調研組在浙江杭嘉湖地區調查,杭嘉湖地區土地確權工作做的比較好,農民有多種收入,包括財產性收入。在浙江全省,他們告訴我,城市人均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之比大概是3:1或者是3點幾比1,而在杭嘉湖地區,我們做了詳細的調查,那裡是1.9:1,這個差距就縮小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這是改善初次分配的重要條件。今年農村進行的土地確權,保証他有財產性收入,保護他的財產性收入,這是最重要的。

第三,在勞動力市場上應該讓買方和賣方的地位趨於平等,消除不對稱行為,工會應該管起來,工會的管制促進第一次分配趨於完善。

第四,在二元勞工市場存在的情況下,應該促使低勞工市場向高勞工市場轉變,提高職工的教育程度,使他們有更好的機會能夠升遷。

第五,要鼓勵農民和低收入家庭的成員自行創業,創辦小微企業,這樣更有助於社會舊有的環節,也可以使初次分配的情況得到好轉。

第六,在當前要加大職業技術教育,要讓有能力上學的人和家庭困難,沒有機會能上學的人都得到同等待遇。最近帶著政協調查組在內蒙通遼市扎魯特旗進行調查,把邊遠山區牧民家庭的孩子全部到城市來住校進行義務教育,這個縣並不富裕,可是我們參觀了宿舍、食堂、校舍,都非常好,叫做教育特區,這個很好,這就提高了初次分配的條件,因為小孩子能夠上學了,學到技術了,將來進中專或高等技術學院,完全可以增加自己賺取收入的能力。地區,必須談一個理論問題,在80年代西方經濟學中出現了一個利潤共享的原則。所有的財富是物質資本投入和人力資本投入共同創造的,既然如此,為什麼利潤全部歸物質資本投資所有,人力資本投入的隻能夠在工資成本中取得報酬的一部分,這不合理啊,所以叫共享,共享是什麼意思呢?物質資本投入者和人力資本投入者共同分享利潤,共享利潤,利潤中有一部分也應該分給一般的職工,盡管分的數量不多,但畢竟是改善初次分配的條件之一。二次分配怎麼樣呢?二次分配也重要,但在中國現階段下,二次分配的重點應該放在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上。

如果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就情況好轉,因為中國現在的問題和西方不一樣,西方人是初次分配不足,二次分配補。中國的情況呢?據我們了解的一些現象,初次分配不足,二次分配擴大收入。我們在一些地方調查,初次分配結果城市和農村是2.9:1,二次分配結果是3.3:1,我們就覺得奇怪了,為什麼是3.3:1,社會保障待遇是不一樣的,教育資源的分配、文化資源的分配、衛生資源的分配都是城市佔優勢,農村不佔優勢。所以如果採取這種方式來看,不但初次分配可以改善,二次分配在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之后也能夠縮小我們的差別。

(來源:中國經濟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