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主要任務不是盈利而是開通更多航線
李家祥介紹,《民用機場管理條例》明確了機場的公共基礎設施定位。這一定位表明,機場首先要強調公益性,然后才考慮收益性,“最主要任務不是盈利而是開通更多的航線和時刻。”
李家祥表示,國際機場協會研究認為,機場每百萬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總和1.3億美元,相關就業崗位2500個。據國內研究分析,我國機場每百萬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總和18.1億元,相關就業崗位5300多個。
中國民用航空江蘇安全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江蘇9個機場,在規劃布局上都進行過可行性研究,在航線等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放眼各地對機場的規劃來看,它同時也承擔著國家戰略安全、對外開放、救災搶險等職能。
據介紹,近兩年,我國新增的機場大多分布在欠發達地區,有效地改善了當地交通運輸條件,促進了當地經濟快速發展。西藏阿裡機場、青海玉樹機場、新疆和田機場等,在應急救援和國防安全等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整個航空運輸是一個網絡,無論機場規模大小,都是航線網絡中的重要節點,大、中、小機場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李家祥認為,小機場能夠為大機場提供客貨流量資源,擴大大機場的輻射范圍,進而帶動一個省份甚至更大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
在去年的一次座談會上,江蘇淮安市參會代表發言時介紹,淮安機場建成使用三年,吸引了一批行業龍頭、產業高端項目落戶。
他山之石
美國堅持公益性
除少數幾個機場由州政府擁有外,美國的機場基本由縣政府擁有,縣政府設立准政府機構“管理局”負責運營。機場建設資金主要由地方財政負責,也可從航空信托基金裡申請贈款。
機場建設投資一般靠地方政府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再由財政統一安排償還。機場運營資金主要靠起降費和機場內的商業招租費,也可以向旅客和承運人收取一些地方規定的稅、費。運營虧空由政府補助。
日本分類來管理
日本將機場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大型國際機場,包括東京國際機場等四個機場﹔第二類主要是國內干線機場﹔第三類為較小的民用機場﹔第四類為軍民共用機場。第一類和大部分第二類機場為中央政府投資建設、擁有和管理,其余的第二類機場由中央政府投資建設、擁有但由地方政府管理,第三類機場由地方政府投資建設、擁有和管理,第四類機場由軍方擁有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