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不能判斷“熱錢”加速流入
去年年底銀行結售匯順差大幅增長,市場也有聲音猜測,這是否意味著“熱錢”再次加速流入我國?
對此,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還不能做出這種判斷。近期結售匯順差擴大主因並不是結匯意願增強,而是購匯動機減弱。2012年9-12月,收入結匯率(即結匯/跨境收入)平均為62%,較1-8月份僅上升了近2個百分點﹔支出購匯率(即售匯/跨境支出)為54%,則較1-8月份回落了約8個百分點。
具體來講,一方面國內外匯貸款大幅增長替代了購匯。2012年9-12月,月均新增外匯貸款221億美元,遠超過前8個月月均增加71億美元的水平。另一方面跨境人民幣支付大幅增加替代了購匯。2012年9-12月,跨境人民幣收入同比增長50.1%,支出增長110.5%,前8個月其增速分別為243.9%和61.4%。再者,對外融資仍呈下降趨勢。2012年8月起,貿易結售匯順差重新大於跨境貿易收付順差,但跨境貿易收付順差仍延續了2012年3月以來小於海關進出口順差的格局,顯示跨境貿易融資仍在經歷去杠杆化過程。
今年有“熱錢”大量流入可能
展望今年,全球流動性寬裕、國內經濟企穩。上述外匯局人士稱,在這種宏觀背景下,今年我國有可能再度面臨“熱錢”大量流入的壓力。
他指出,國內經濟緩中企穩的基礎進一步穩固,有助於緩解人民幣貶值和資本流出壓力。同時,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持續,主要經濟體寬貨幣、低利率政策繼續推高全球流動性,提升市場風險偏好,也將刺激國際套利資本流向我國。
當然,跨境資金流動也充滿了不確定性,上述人士指出,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擴大內需,實施進口與出口並重、支持和便利企業對外投資的政策導向,將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平衡。同時,世界經濟持續低迷、主權債務危機繼續演變、全球金融去杠杆化延續、地緣政治沖突,以及國內經濟復蘇進程反復等內外部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可能導致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大幅振蕩。在這種情況下,要樹立正確的金融風險意識,改變單邊、線性思維,積極防范跨境資金流動雙向波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