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低調行事的裘國根,長久以來默默地積累著個人的財富,但是當2008年9月重陽投資第一隻陽光私募成立運作開始,他漸漸為公眾熟悉並認可。而無論是招商証券的上市和還是新一年度福布斯富豪榜的揭曉,都讓外界對他們的理念和財富觀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外界對裘國根並不像對呂俊、石波那般熟稔,直到他與李旭利攜手后,兩個人的“新重陽”正逐漸成為中國陽光私募領域的一個新的模本。
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重陽”)雖然是2009年6月份剛剛成立,但是近40億元的管理資產規模已經躋身國內最大的陽光私募機構之列。而這完全得益於裘國根對於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精准判斷,他曾表示,目前中國私人財富管理行業高速發展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因此無論是與昔日校友李旭利的共同創業,還是與招商銀行合作推出的航母級陽光私募產品“重陽3期”,都體現出其一貫的大局把控能力。面對波詭雲譎的資本市場,裘國根全憑“獨立”二字小心駕馭,他未來的人生目標是為世人創造更多的財富。
2010年要降低期望收益率
2009年12月最后幾周的股市,就像天氣一樣陰晴不定,剛剛經歷了大面積的寒潮,很快就又開始顯露冬日的陽光明媚。
盡管眾多機構看好跨年度行情,力挺明年一季度的股指走勢,但重陽投資卻很謹慎。據公司高級副總經理朱軍介紹,重陽投資認為既然這麼多機構都看好明年一季度的行情,很有可能一季度的行情會讓他們失望。對於明年的市場,很可能呈現出平衡實況的特征,甚至不排除是弱平衡市,整體上風險多於機會。
“原因就在於,往往在經濟復蘇的初期,國家採取的是危機政策,各個公司採取的也是危機政策,每個行業,每家公司都有投資機會。然而邁過經濟復蘇的初期,國家2010年很可能採取常規政策,各個公司也可能採取常規政策,這樣看來,並不是每個行業和每家公司都有賺錢的機會,隻有個別行業和個別公司能‘鶴立雞群’。”
不熟悉裘國根的人,往往以為他的風格很激進,而對他有了充分理解之后,卻往往覺得他更多的時候想到的是安全。如果說投資是一門藝術,那本質上也是對風險和收益進行有效權衡的藝術。對裘國根來說,16年的投資生涯並不算漫長,兩輪完整的牛熊輪回,讓他多次面對盈利的誘惑和風險的考驗,而他逐漸認識到,不學會生存的投資者不可能有持續的發展,要在漫長而多變的投資歷程中生存下來,關鍵是做好在各種情景模式下的應變准備,切忌單向思維和孤注一擲。
1987年,中國正處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時代。18歲的他,帶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邁入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的大門。1991年,他繼續攻讀經濟學研究生並師從投資經濟系主任郎榮燊教授。
而在此前的1990年底,尉文淵敲響了上海証券交易所開業的“第一鑼”,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職業投資者,大量的金融領域人員和青年才俊進入到這個新興的領域。正式在這個背景下,市場上迫切需要一本綱領性的股票市場全書。
也就在這個時候,裘國根在導師的帶領下,開始《股票債券全書》的編撰工作,從查資料到撰文,5個月的時間,他完成了100萬字的書稿。可以說,他對証券市場的真正了解,也來源於此。命運有時候就是這麼難以琢磨,當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每天起早貪黑地編撰証券書籍時,他尚不知道自己和証券市場的不解之緣就此注定。即使是在他到深圳闖蕩世界時,依然沒有想到要進入証券這個行業,“那個時候,人的價值觀很單一,都希望投身有政府背景的公司。”
在鄧小平南巡之后的1993年,去深圳發展似乎是每個有事業心的年輕人最大的夢想,任何一家深圳公司的背后都給人無限美好的遐想。創立不久的君安証券也正求賢若渴,而裘國根這個有較好金融投資背景的年輕人硬是被截留到了君安。
正是在那裡,潛藏在裘國根性格深處的投資天賦被發掘了出來,過去書本上的知識讓他的視野更廣闊,君安的良好氛圍讓他的實戰能力迅速得到提升,而上世紀90年代初的市場環境也給予了他黃金般的機會。但更重要的是潛藏在這個浙江年輕人內心中的獨有品質,一步步被証券市場的特性所激發,他的投資風格和特征也在那個年代逐漸走向成型。
裘國根早年曾在股票和期貨市場雙向狙擊,畢業僅僅一年的裘國根,憑借著“獨立”的性格和對投資的獨特理解,從5萬元起家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0萬元,這個數字在當時已是一筆不菲的財富。
愛股權勝過現金
在常人來看,創業是一步難走的棋,在縱橫交錯的“棋場”上,似乎隻有逗號相伴,永遠難以找到終點。但是在遍地是金的深圳,裘國根卻很堅實的邁出了下一步,1995年裘國根決定辭職創業,並和太太駱奕創立衣馬投資公司,步入“人生滾雪球”的第二階段。
熟悉裘國根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一個目標達到之后,又會去尋求另一個目標。而對於已經獲得財務自由的裘國根來說,這個階段仍就是不斷學習投資理論,不斷探索投資的本質,在這個階段他的財富迅速積累,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投資理念在牛熊輪回之間開始形成。出身於交易員的他,除了對價格變化異常敏感,對於投資者的情緒和市場博弈關系也原來越洞悉。在1996年至1997年的牛市中,他開始大量挖掘價值低估的公司,一旦相中就毫不猶豫地介入,他曾投資過深發展等個股,兩年時間財富獲得近20倍的增長。
然而,深圳的發展空間畢竟有限,特別是讀過了創業階段之后。2001年,裘國根闊別工作8年的深圳,舉家遷移到上海,成立“上海一格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那時的股市在常人看來已是陷阱遍布,而裘國根仍能憑借著天賦的靈感和不斷學習“嗅”出價值的味道,因為隻有承受風險才能獲得盈利,對於市場的變化隻有持久地置身其中才能把握,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總能找到價值低估的股票,所以我希望股票勝過現金。”
那個時候,他已經形成一套基於基本面研究的選股模式。2003年至2005年,出口的迅速崛起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和出口相關的港口等行業隨之受益。裘國根一眼相中了深赤灣A,並親自調研以驗証自己的判斷,“溜達”一趟之后發現,不僅訂單相當飽滿,而且企業效益增長有著長久的保証,於是就果斷“重磅出擊”。
順著這個思路,他還發現了深中集等公司,“隻要突發靈感想到的公司,即使是午夜2、3點,都會爬起來看報告,隻要是決定大筆投資的公司,都會去親自調研。”據熟悉他的人介紹,裘國根的財富故事並不像很多人憑著牛市中發掘幾個牛股而鵲起,也沒有在1998年至2005年的震蕩和低迷中為人淡忘,“天賦+方法+努力”幾個關鍵要素使得他的投資理念和能力不斷成熟。
在這場被常人看做的“創業迷局”中,裘國根自身的總結卻無甚精彩之處,憑的不過是“復合增長”。 他自己曾算過一筆賬,如果投資可以保持每年復合增長30%,40年就是1萬倍,一萬元最終變成1個億。難的不是開始的1萬元,而是40年的復合增長如何保持。就像中國股市,以前的年代或許機會很多,市場平均收益率很高﹔但是未來的市場不斷成熟,資本容量也越來越大,就要靠投資者自身的不斷完善和持久的努力。
帶著“復合增長”的感悟,2006年,“上海一格”改名為“上海重陽投資有限公司”,就在同一年隨著對招商証券和國泰君安金融企業的股權投資,裘國根的事業也不知不覺中開始發生轉型。
復合增長中的“新重陽”
投資曾是裘國根唯一的事業,當財富對於他已經不那麼重要,他開始重新思考投資和事業的關系。2008年9月華潤深國投重陽1期信托產品的推出,也標志著他決心從一個成功的投資者轉變成一個優秀的資產管理者。隨著招商証券的上市,裘國根的投資經歷和理念變得更加透明,已經在公眾關注下運營了15個月的重陽一期也進一步印証了裘國根的投資能力。
如今,“打造新重陽”已成為裘國根對自己的挑戰。
2009年,“各路人馬”在新重陽會師,比裘國根小4歲的系友——李旭利和他組成業內羨慕的“雙基金經理”組合,李旭利曾經是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創造過不少驕人的業績,他的加入,讓重陽投資的整體實力進一步提高。而一個主管研究,一個主管交易,共同投資決策的模式,最大幅度地減小了單獨決策的風險,隱隱已經有了些伯克希爾公司的巴菲特和芒格完美合作的味道。
在裘國根看來,新重陽實現了從管理內部資產到管理客戶資產的轉化,當管理內部資產時,可以對一家重點公司“孤注一擲”,即使股價出現再大的波動,隻要終點遠遠高於起點,就能放心大膽地登山、滑雪﹔但是管理客戶的資產情況也復雜得多,即便自己能承受住“心電圖”的折騰,但是客戶卻很難經受,所以保証管理資產的平穩運行是比單純投資結果好更大的挑戰。
也許,就是這種對企業、對客戶的責任感,讓這場挑戰變得分外誘惑。縱觀裘國根去年9月開始“主刀”的“重陽一期”,已經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演繹出淨值增長131.59%的出色成績,這其中雖然股市曾有較大起落,但重陽1期的變現整體上比較平穩,讓客戶免除了“心電圖”之痛。
在裘國根看來,這一切卻是性格使然。“一個投資人的成長就像一個士兵到將軍的成長過程,有些士兵願意按部就班,而有些士兵卻願意積極向上,我就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
和他喜歡挑戰的性格一樣,撥開投資的面紗,他更願意沉浸於自由自在的生活,享受“一覽眾山小”的愜意,體會加拿大惠斯勒滑雪場的瘋狂,感受駕馭快艇的樂趣。這一切,都是投資生活的“營養品”。
雖然在國內投資界知名度越來越高,但他還是希望能保持一貫的低調,無論是做人還是做投資,性格上的特質早就注定。“做投資,不僅性格和方法重要,更需要做好各種情景下的准備,我不善亦步亦趨,喜歡獨立地思考和研究,喜歡特立獨行,喜歡游離於群體之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証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証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