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的數量和個體規模不斷增長,城鄉關系發生新的變化,一些城市逐步連片形成了城市群。短短幾年間,我國的城市群發展突飛猛進,已成為區域經濟競爭的基本單元和區域競爭力的核心,同時也成為參與國際分工、統籌城鄉發展的有效載體。
城市群在充分發揮各自城市原有優勢的同時,互相提供對方獨立發展時難以獲得的資源,大大提高了城市發展水平。專家認為,城市群發展的核心是聚合發展。零散、規模不等、聯系機制弱的城市“分子”,通過內在聚合機制結合在一起,產生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產業聚集“化學反應”,進而釋放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正能量”,實現多個城市在一個區域空間內的聚合發展,獲得“1+1>2”的放大效應。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科學規劃城市群規模和布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市群要科學布局。無疑,今后城市群將成為我國推進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形式。促進城市群健康有序發展,迫切需要借鑒國際上城市群發展的先進理論和實踐經驗,理性正確認識我國城市群的基本特性,建立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城市群相關理論、方法和政策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群聚合發展迸發出的巨大能量。
城市群的聚合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受到內生的市場力量和外生的政府行為的雙重作用,是一個系統秩序逐步形成、整體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的演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制度設計尤為重要。制度設計得好,若干個城市可以互促互利,形成更好的城市群,制度設計得不好,城市間會互相掣肘,城市群發展則會陷入雜亂無章的境地。城市群的聚合發展也不限於單一方面的發展,而是涵蓋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多個方面,要加強統籌,防止“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確保規劃編制“一盤棋”,實現城市規劃、產業規劃、土地規劃、人口規劃、環保規劃等各專業規劃“多規合一”。引導城市群科學規劃,還需要根據城市之間的經濟技術聯系、交通可達性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合理確定城市群內城市的數量與規模,發揮市場機制在城市群形成發育中的主導作用,避免城市群建設中的盲目畫圈、拉郎配、拔苗助長等問題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