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湖北調研以及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均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而一系列配套政策也在陸續推出,包括降低存准率、加大節能補貼、增加基礎設施投資、促進民營經濟准入等等。此外,近期債券市場異常火爆,前幾日增發的國開行五期“福娃債”3年期品種投標倍數達3.31倍,創下年內新高,顯示市場對降息的預期也在升溫。
嘗試利率市場化而非降息是良方
對於降息,筆者仍然認為,短期內落地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存款利率方面,盡管4月通脹下滑至3.4%,但僅略低於一年期存款利率。而且過去負利率已有兩年,持續時間已然較長,並且通脹回落趨勢並不穩固,特別是在勞動力成本上漲、國內多項資源價格改革的帶動下,今年CPI回落幅度也不會很大,存款基准利率不宜變動,以穩定居民儲蓄。
二是貸款利率方面,由於目前執行利率高於基准利率的比例佔到了66%,大部分執行利率仍高於基准率。而通過早前存准率下調,實質上已經緩解了銀行可貸資金的壓力,影響了供需關系,可以看到,當前貸款執行利率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浮。
三是,採取不對稱降息,即隻降貸款利率,不降存款利率,對銀行利潤影響較大。盡管依靠利差獲得銀行利潤早已廣受詬病,但在當前股市低迷,決策層希望提振股市信心、積極推動養老金和住房公積金入市之時,利空銀行的政策也不太可能推出。畢竟上交所流通市值前二十位中銀行股佔有十位,作為高權重股影響股市風向。
不過,可以考慮適當放寬貸款利率下浮的幅度限制,適時允許貸款利率由下浮10%擴大到20%。這樣一方面可以取得類似於貸款利率下浮的效果,一旦允許貸款利率擴大到20%,部分借款者來講相當於利率下降50個基點。另一方面也是推動利率市場化積極嘗試。畢竟央行已經實現了大多數金融產品的利率自由化,唯差取消存款上限,貸款下限的最后一步。由於存款保險制度尚未建立,目前取消存款上限的時機並不成熟。而在經濟下滑之時,逐步放開貸款利率下限恰逢其時。
需要如何刺激政策來穩增長?
接下來面臨的問題是,究竟依靠何種政策組合能夠實現穩增長。在貨幣政策方面,筆者認為,下調存准率還是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今年外匯佔款仍將維持較低水平。今年4月新增外匯佔款減少了605.71億元,是今年以來外匯佔款首次負增長。伴隨著今年FDI下降、貿易順差回落、歐美形勢不確定性較大的情況下,未來外匯佔款會繼續減少,因此需要繼續下調准備金率以對沖外匯佔款下降的影響。二是當前存准率還是處於高位。
擴大內需是穩增長的關鍵。目前政府已經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例如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推廣符合節能標准的空調、平板電視、洗衣機和熱水器等。安排了100億元財政補貼支持推廣節能燈、節能汽車和高效電機能。中央補助公共租賃住房專項資金660億元。推動十個省市營改增試點、支持中小企業發債、推動民營資本進入鐵路建設等等,具有積極意義。
消費方面,未來盡管通過增加個人收入、結構性減稅、增加財政補貼等措施有利於穩定消費,但中國低消費率的格局並非一日形成的,與中國社會保障體制、居民消費習慣密切相關,因此通過刺激政策,保持消費穩定可以,但寄希望於消費大幅提升以穩定經濟增長看來有些不切實際。
投資不足是問題所在。5月前20天四大行新增貸款僅340億,中長期貸款比例不足30%,遠低於早前50%,便是佐証。但很多人一談投資就色變,認為不利於結構調整及走老路。筆者反而認為,畢竟經濟結構調整不等於不要投資。而且歐洲的現狀也說明,一旦經濟大幅下滑,結構性改革推行更加不易,結構改革與經濟增長並非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在經濟增長中調結構是最容易的。因此,為實現穩增長目標,需要加強投資需求。而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投資是固定資產投資的支柱。
總之,筆者判斷,今年還將有三次准備金率下調、將有更多支持基礎建設、釋放消費需求的措施出台,而短期內降息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外部經濟形勢極具惡化,特別是希臘退出成為現實,中國難以獨善其身,硬著陸風險加大,屆時中國政府或需要更多明確的信號以穩定市場信心,降息適時推出的可能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