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要區分領域,確定“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在有發展潛力的領域搶佔先機,從夕陽領域逐步退出。
2012年人民幣信貸已經累計投放8.2萬億元。年內四個季度,信貸投放的節奏基本符合3:3:2:2的比例,也基本符合年初對2012年全年信貸投放的預期。
從2012年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時序特征看,與國內宏觀經濟運行軌跡表現出了較強的一致性,“前弱后強”趨勢明顯。從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結構看,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短多長少”特征。那麼,商業銀行該如何避免信貸“短多長少”?
警惕信貸潛在風險
2012年初及上半年,由於宏觀經濟增速下降,微觀經濟主體活躍度減弱,企業融資多體現為維持經營或者短期現金流支持。加上對未來宏觀經濟趨勢及盈利前景的不明朗判斷,商業銀行風險預期取向明顯更為謹慎,發放中長期貸款顯著減少。針對基建類貸款等大規模融資需求,主要採取“加快貸款周轉力度”手段,收回再貸成為主要模式。對於小微企業發放的貸款,絕大部分體現為1年期以內的貸款品種,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等佔比明顯較高。
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總體趨勢良好,供需基本平衡,但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而央行年內4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使大中型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達20.5%的歷史高位,銀行可用資金進一步縮減。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商業銀行信貸也出現了一些潛在風險:一是信貸總量中的結構性風險,作為銀行經營中風險較高的業務,信貸資產佔總資產的比重過高,將使銀行承擔過大的風險﹔二是信貸行業投向中的結構性風險,我國長期以來經濟粗放增長遺留下的“兩高一剩”行業都是潛在風險很大的行業,而實體經濟的結構風險勢必反映到銀行的信貸結構中來﹔三是房地產信貸的結構性風險,近兩年國家調控逐步加強,使得房地產行業利潤收縮,同時違規成本不斷加大,對銀行貸款的威脅也相應大幅上升。
信貸進退應看准方向
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最終還是取決於資金所投放對象的經濟效益,即資金的投向對銀行資金本息收回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區分領域,確定“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扶優限劣,通過調整和優化貸款結構對有持續發展能力的領域進一步深入,在有發展潛力的領域搶佔先機,要從夕陽領域逐步退出。具體方向如下:
一是要抓牢黃金客戶,堅持將拓展、培養和鞏固優良客戶作為信貸經營的出發點。對於傳統的支柱性產業,如礦業、冶金、紡織等要有維持穩定的資金注入,支柱產業的穩定相當於整個產業結構的穩定,涉及國計民生,將其作為信貸結構的基石,能確保銀行利息收入的穩定。
二是拓展優勢行業,加大對系統性、壟斷性和有穩定收入及持續盈利能力的服務業客戶的開拓力度,服務行業有低污染、高需求、可持續發展的特點,是“十二五”規劃中的重點產業,加大對其投入也將可以加商業銀行的利潤。
三是主攻符合信貸條件、資金需求量大、信用環境好的重點領域,集中資金重點,建立“高效安全信貸區”,國家大力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如航空航天、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等,可在原有基礎上逐步加大投入。
四是加強對中小企業和個人的信貸投入,培育新型優良客戶群體。中小企業有“產權明、機制活、負債低、效益好”的特點,要科學判斷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能發現一批集中於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農副產品產業鏈的中小企業,加強對它們的支持,能幫助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帶來經濟效益。同時,我國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個人征信系統不斷完善,個人信貸尤其是抵押貸款風險較小、收益可觀,也是未來信貸結構發展的重點部分。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銀行北京昌平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