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不久前發布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實際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此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也提出了“最低工資年均增長13%以上、職工工資年均增長15%、‘十二五’期間職工工資翻番”規劃。
收入倍增怎樣才能不成為統計上的數字“被增”?工資外的福利保障如何實現全民陽光普照?工資增長如何才能跑過CPI、跟上GDP?記者連線全國兩會上的代表委員進行了解讀。
縮小貧富差距,讓“人均”成為大多數人的感覺
【現象】胡潤研究院2月28日發布的2013年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中國十億美元級富豪數量達到212人,中國也由此超越了美國成為創造十億美元富豪最多的國家。
一邊是十億富豪人數冠全球,一邊是2.6億農民工收入和保障水平亟待提高,人均收入翻番如何首先惠及低端、讓“人均”成為大多數人的感覺,這是百姓最為關心的話題。
在不少網友看來,收入倍增除了要讓大家都富起來,更要處理好低收入階層增長應該大大快於高收入階層的現實問題,避免低者被高者在數字上“拉上去”,要“倍增”不要“被增”。一位遼寧網友就認為,貧富差距的拉大、部分行業的壟斷、東西部區域收入的巨大懸殊、城鄉差別的進一步擴大,這些都給收入倍增如何增得更平衡帶來了挑戰。
【建言】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委員王濟光認為,《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將“過高收入得到合理調節,隱性收入得到有效規范,非法收入予以堅決取締”。要實現居民收入倍增,應更加注重在收入增長上重點把低端“快增、增厚”,加快改革和規范國企高管薪酬體系,逐步縮小行業、地區、城鄉收入差距,提升普通百姓對收入增長的幸福感和“觸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