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利率市場化的大幕正式開啟,為商業銀行帶來巨大挑戰,各家銀行均將業務發展重點調整到高盈利性的小微企業貸款業務上,小微企業貸款市場瞬間變為一片紅海,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全行業務發展的戰略重點,招商銀行通過不斷創新,獨創其“小微模式”,小微業務邁出了快速增長的步伐。
☉文/何暢
小微業務迎來春天
事實証明,小微業務正在迅速成為商業銀行新的業務“紅海”。從央行最新公布的統計報告看,小微企業貸款繼續邁出快速增長的步伐,國內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漸趨明朗。據統計,前三季度人民幣企業貸款增加3.86萬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增加1.35萬億元,佔同期全部企業貸款增量的35%,比前8月佔比高出0.6個百分點。
而按照國務院“拓寬小型微型企業融資渠道”的工作部署,招商銀行總行將發展小微企業作為其戰略重點,並明確規定了新增貸款的絕大部分必須為小微企業貸款,而且還從考核上予以支持。
為了全面扶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發展,招商銀行積極探索針對小微企業最為便捷、富有成效的融資及資金管理解決方案,對小微企業貸款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優化。招行正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通過持續創新,逐漸摸索出小微業務發展的破題之道。
持續創新助力小微業務跨越式發展
事實上,中小企業融資難不僅是國內中小企業遇到的一個共性難題,同時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對於商業銀行來說,發展小微業務面臨著風險、成本等諸多考驗。而傳統的業務發展思路和方法是無法解決這些難題的,招行在總結了國際先進銀行的成功經驗后,在貸款產品、業務流程、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顛覆性的創新,試圖解決小微業務發展之困。
在貸款產品方面,招行根據小微企業缺乏抵押物的典型特征,推出了小微企業“抵押貸”、“配套貸”、“AUM信用貸”、“POS貸”、“小額信用貸”、“供銷流量貸”等六大創新產品為主的小微企業貸款產品體系。這六大產品具有“成數高”、“審批快”、“還款靈活”、“用款方便”、“用款成本抵”的五大優勢。為小微企業客戶提供了抵押、信用、擔保等多樣化的貸款擔保方式,實現了“有抵押的客戶,貸款可以更多﹔沒抵押的客戶,也能獲得貸款”,讓小微企業客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貸款產品。
此外,招行在業內首推的“生意一卡通”,更是加載了融資、結算、財務管理等多項金融服務。使得客戶不僅可以實現24小時貸款隨借隨還,還可以滿足客戶轉賬實時交易、資金自動歸集等交易結算需求,更可享受全國轉賬免費的超級優惠,大幅提升了小微企業的客戶服務體驗。
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特點為“短、小、頻、急”,隻有高效、快速的小微企業貸款業務辦理流程,才能滿足小微企業用款急的需求。為此,招行在小微企業貸款業務流程上做出了巨大創新。總行成立了全行集中的零售貸款運營中心,搭建了一條“信貸工廠”式的小微企業貸款生產流水線。小微企業貸款“信貸工廠”建立后,分行僅需負責貸前營銷、業務受理、貸前調查等營銷工作,總行零售貸款運營中心負責資料審查、資料錄入、貸款審批、貸款放款等貸款中后台操作。集中統一的貸款作業流程大幅提高了小微企業貸款作業效率,總行集中運營從運行到現在,全部上報貸款都做到了“資料齊全、2個工作日審結”。
發展小微業務僅靠傳統市場營銷模式是遠遠不夠的,在全民邁入網絡時代的今天,電話、網絡等無形渠道是獲取客戶的重要來源。為了豐富小微企業貸款業務營銷渠道,充分發揮銀行積累多年的零售客戶群優勢和零售銷售體系優勢,讓客戶經理更容易找到客戶,招行推出了“網點陣地”、“網絡接單”、“空中貸款”、“雲轉介”四大小微企業貸款新的營銷渠道。其中,頗具特色的24小時“95555-8”電話及網絡在線受理等創新辦理渠道,初步形成了多通路的小微企業貸款營銷服務體系,讓小微客戶“隨時隨地”就能實現24小時申請貸款。
“批量化”策略下的新風控模式
小微企業形態多種多樣,貸款金額小、戶數多、時間急,若按照大企業的風險管理思路進行管理,成本過高,管理繁瑣。針對小微企業的經營特點,基於“大數法則”原則,招行制定了“標准化調查”、“策略化審批”、“自動化貸后”的小微企業貸款創新風險管理模式。通過量化風險管理工具、評分卡模型和決策引擎系統的運用,實施“批量化”風險管理策略,通過建立規范化、標標准化的小微企業貸款風險管理體制實現全行統一的小微企業貸款風險管理。
據介紹,招行小微業務的風控模式頗具“零售”特色。在其創新特色引領的新風險控制模式下,招行首先關注的是企業主的個人信用狀況。小微企業經營中,往往無法嚴格區分企業及個人,個人的資金即是企業的資金,企業的資產也是個人的資產,因此企業主的信用成為招行風控的首要目標。
此外,招行還將“大數法則”作為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管理基礎。通過嚴格控制單筆貸款金額,實現小額分散。在此基礎上,通過標准化的操作、集中化的運營,提升風險管理效率。
在內部管理機制上,招行小微貸款全面應用評分卡和決策引擎技術,提升貸款決策的自動化和科學化水平,有效降低風險管理成本,提高風險管理效率。在欺詐風險管理上,充分借鑒外部數據,實現內外部數據的交差驗証,降低欺詐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