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兩會前,我跑了5個縣對1210名農戶進行走訪調研,發現部分農村農戶存糧大幅下降,這已成為威脅中國糧食安全的一大隱患。”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柏鄉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尚金鎖對記者說。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中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躍上新台階,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萬億斤以上並逐年增加。今年將毫不放鬆糧食生產,建設高標准基本農田,推廣先進技術,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
“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一直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的大事,用世界不足10%的土地,養活了22%的人口,這是件了不起的事。”尚金鎖說,“但是,中國糧食生產正面臨著人均耕地不斷減少,水資源日益缺乏,干旱面積擴大,氣候災害頻發,農村勞動力減少等問題。受這些因素影響,將來發生減產、連年減產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業內人士表示,盡管中國糧食實現了九連增,但有專家認為中國的糧食自給率已不足90%。去年,中國糧食進口量創下了歷史新高,進口小麥、玉米、大米等1398萬噸,進口大豆5838萬噸,進口的糧食突破了7000萬噸。中國糧食越來越多需要依靠國際市場,糧食安全問題令人擔憂。
尚金鎖認為,當下國際糧食市場供求非常緊張,假若世界所有余糧都消費到中國,也僅夠中國人吃四個半月。隻有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才能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且隨著中國城鎮化的加快,原來的糧食生產者正在逐步轉變為吃商品糧的消費者。
在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秦博勇看來,國內糧食生產沒有形成規模效益,糧食市場收購價格偏低,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國家補貼力度不夠等因素嚴重挫傷中國農民種糧積極性。“各地已不同程度出現土地撂荒現象,本應一年三熟的地區隻種兩季,一年兩熟的地區隻種一季。”
秦博勇指出,目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結構不合理,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投資佔農業類基本建設投資比重隻有10%左右,支農資金傾向大型水利、林業和生態建設,農民急需的農田水利設施、培肥地力改造中低產田等建設嚴重缺乏資金支持。
“倉儲設施落后,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糧食儲存和流通領域效率差、成本高。由此我國每年糧食產后損失250億公斤。”秦博勇說。
“我們國家糧食連續九年豐收是難得的成績,但我們更應該重視背后潛藏的危機。土地已千瘡百孔,國家必須出台措施提高耕地質量,我們不能種子孫的地、吃子孫的糧。”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說。
業內人士指出,在中國人口多、耗糧大、耕地少、規模小的情況下,國家要考慮國泰民安,應該大力激發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建立糧食安全的長效機制。
秦博勇建議要徹底改變中國土地的運作模式,促使農民土地自然流轉,形成新型農庄﹔中央和地方財政注重向農田基礎建設傾斜,逐步改變糧食生產靠天吃飯的局面﹔提高生產銷售補貼﹔切實提高倉儲能力和物流效率達到調節余缺、保障供給、穩定糧價的目的。
尚金鎖建議,在中央儲備糧加大儲備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地方儲備糧儲備。應保証產區有3個月存糧,銷區有6個月存糧,把存糧加大。全國人大代表、今麥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范現國則建議,要減少糧食的非食品利用,比如當下玉米的工業化用途就非常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