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成熱門景點 市民游客忙留影(圖)--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鐵道部成熱門景點 市民游客忙留影(圖)

2013年03月12日10:39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鐵道部成熱門景點市民游客忙留影(圖)

別擠我 昨日鐵道部門前來了不少拍照的人

“走你” 幾個中央財大的女生俏皮留影。

舍不得 88歲“老鐵道”坐輪椅來道別。

火車迷 人在外地讀書,用照片替代也要合個影。

  將被撤銷的鐵道部成熱門景點,前來拍照留念的人絡繹不絕

  昨日,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復興路南側的鐵道部門前很熱鬧。自前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后,這裡又一次成為了關注的焦點,不少市民、游客前來留影,其中還有不少鐵路系統的職工。

  “我想用相機把它記錄下來,這是有歷史意義的一個瞬間。”家住距離鐵道部不遠處小區的楊大爺昨日下午2時許一直在鐵道部門前拍攝和記錄,“我是鐵路系統的老職工,在鐵路系統工作了30多年,已經退休了,前兩天在媒體上看到鐵道部要撤銷的消息,今天特地來拍照片,畢竟工作了這麼多年,對這個單位很有感情。”楊大爺說著說著眼圈有些發紅,“說不定再過兩天這塊牌子就要被摘下來了,想再拍個照片都沒有了。”

  市民坐兩小時公交

  隻為來拍一分鐘照

  從前日國務院機構改革公布后,鐵道部門口就有不少北京市民、外地游客前來拍照。楊大爺也是其中之一,他在鐵道部下屬的鐵路四局工作,鐵路四局2000年前曾隸屬鐵道部。

  “我們參與了國內很多鐵路線的建設,很多同志都和我一樣,尤其是一些在邊遠地方鐵路系統工作的老同志都是這樣,他們更加舍不得。”

  “我等了快10分鐘才拍到這張照片。”從北京西北部西苑趕來的鄧阿姨告訴本報記者,“12點多吃了午飯我就和約好的親戚出發,坐了兩個多小時的公交車來的。”她說,自己在醫院工作,家中也無人在鐵路部門工作,是看到報紙的新聞報道趕來的。拍照時間前后僅不到一分鐘,鄧阿姨又要和親戚坐兩個小時公交車回家,“雖然很遠,但很有紀念意義。”

  鐵杆火車迷

  人沒來相要到

  本報記者昨日看到,由於前來鐵道部門前合影留念的人絡繹不絕,門口甚至拉起了長長的警戒線,在有“鐵道部”三個大字的門牌下,合影的人群一度排起了幾米長隊,人們很有默契地迅速上前合影,然后快速退回,把位置讓出來。

  來自首都經貿大學大一的甄宇昕和張元帥克也來到鐵道部合照。和別人不同的是,他們還帶來了一台平板電腦,上面顯示著高中同學張博威和馮羿鳴的照片。

  兩人告訴記者,他們從高中時期起就是鐵杆的火車迷,尤其是現在在南京東南大學讀書的張博威更是鐵杆中的鐵杆,每次高鐵開通新線路,他都會搶坐首班車。

  這一次,因為張博威和馮羿鳴都在外地求學,不能回到北京在鐵道部門口拍照留念,因此特意交代甄宇昕和張元帥克拿著自己的照片與最后的鐵道部合影。

  “老鐵路”來道別

  心中五味雜陳

  在鐵路系統工作了29年的鄭先生是鐵三局的老職工,2002年就退休了,今天特意趕到拍照留念。“我是老鐵路。”他很大聲地對記者說。

  鄭先生1973年從北大荒回京后,先后參與了北京豐台到沙城豐沙線、沈丹線以及北京郊區縣鐵路線路建設。“現在心裡酸甜苦辣什麼感受都有。鐵路是國家的大動脈,至少我自己在鐵路戰線上給國家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走南闖北,也有自己的收獲。”

  老先生說:“改革勢在必行。我們希望改革對老百姓生活越改越好,別的不求。”

  對於鐵道部曾經深陷的各類爭論,鄭先生說:“不管是誰,人生每一步都會遇到挫折,鐵道部也是一樣。人的前進都是要摔跟頭的,鐵道部也會有問題,這是正常的,不要問題出來后,都把責任歸到鐵道部,這是發展中必然出現的問題。隻要我們看到總體的目標,能夠向前發展,能夠變好就行了。”

  來自山東的紀實攝影愛好者趙明國也是專程趕過來。他說,這是個值得記錄的歷史時刻,我要用相機記錄下這段歷史。“看到社會發展的進步,讓我很有激情來創作。”

  我覺得(來此留影)比較有紀念意義。鐵道部的存在有存在的道理,現在撤並也有合理的理由。作為鐵路職工,不管改成什麼部,我們都還是在為國家作貢獻……我們也沒有抱著鐵飯碗不撒手的想法……整個社會都在變革發展,並不是隻有鐵道部在變化。

  ——一鐵道部職工

  文/本報特派北京記者趙琳琳、李穎 圖/記者顧展旭、庄小龍

(來源:廣州日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