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專題>>中日技術產業信息網

“頁岩氣革命”意外推動煤炭火力發電復蘇?

2013年03月27日08:57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相關新聞】

二氧化碳也可變身高效農業資源和可再生能源!?

【日本海洋能源開發】(1)“海明”和“巨鯨”引領全球技術開發

【棘手的“核垃圾”】(3)“夢想”的代價是675億英鎊

日本的太陽能發電收購制度是大成功還是大失敗?

【潮汐能發電】(下)適宜海域有限,需盡快確立技術搶佔“陣地”

美日首腦於2013年2月22日舉行了會談。其內容不僅包括環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及核能政策,還提到了頁岩氣。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貝拉克•奧巴馬總統提出要求,希望美國政府盡快發放從美國向日本出口頁岩氣的許可。奧巴馬總統也表現了出積極的姿態。

日本企業目前在美國參與策劃的頁岩氣項目有,中部電力公司、大阪燃氣公司與美國費利浦公司(FREEPORT)開展的項目,以及住友商事公司和東京燃氣公司的Cove Point液化天然氣項目等。雖然目前尚不清楚這些項目是否都能獲得許可,但在不久后應會發放一些許可。如果這樣,2017年左右就能夠正式向日本出口。

頁岩氣革命的影響非常大,全球的能源形勢為頁岩氣的發展動向所左右,這樣說也不為過。這是因為,以前大量進口天然氣的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氣國,擺脫對中東的依賴,這種情況不管是從能源供應的角度,還是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都很有可能使全球發生巨大變化。

在美國受到全球關注的情況下,頁岩氣的影響也在某些地區帶來了出人意料的變化。

歐洲煤炭火力發電驟增

2012年,歐盟境內煤炭火力發電在發電量中所佔的比率較上年增加了7%以上。據稱增長率達到過去40年的最高值,令人震驚。

歐洲地區以前在制定《京都議定書》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積極呼吁減排二氧化碳。在全球率先採用了EU ETS(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一直穩步推進二氧化碳減排。在全球變暖對策方面取得較大效果的,是將燃料從煤炭轉換為天然氣。

如果將煤炭單位發熱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看作100,那麼天然氣僅為60。煤炭火力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約是天然氣火力發電站的2倍。(當然,最先進的煤炭火力發電站的環保性能會更高一些。)

如果煤炭火力發電增加,理所當然,歐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增加。雖然頁岩氣的可開採儲量迅速增加,但低價燃氣剛開始流通,煤炭消費就有所增多,這多少令人有些哭笑不得。

那麼歐盟的煤炭火力發電為何會迅速增加?國際能源署(IEA)首席經濟學家、國際能源署每年發表的《世界能源展望》主編比羅爾(Fatih Birol)做出如下分析。

“在發現了頁岩氣的北美,煤炭出現剩余,失去市場的低價煤炭最終流入歐洲。北美燃氣價格遠遠低於合理價位,這推動了煤炭消費。”

在北美燃氣市場“亨利港”交易的天然氣價格僅為3∼4美元。為全球最大買家日本的進口價格的5分之1左右。比羅爾嘆息地說:“亨利港的燃氣價格過低,投資吸引力較小,燃氣資源開發目前已經陷入停滯。”

煤炭在日本也開始復蘇

反過來看日本。以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為契機,日本全國核電站停運,天然氣進口量迅速增加。作為全球最大的買家,日本大肆搜購天然氣,因此拉大了與亨利港的價格差。

由於核電站停運導致燃料費負擔增加,電力企業都提出申請,要求提高電價。天然氣價格暴漲也是推動電價上漲的重要因素。日本經濟產業省在審查電價時,要求電力企業想方設法削減燃料費。

在這種形勢下,日本也出現了煤炭火電復蘇的動向。

東京電力於2月15日開始受理新建火力發電站投標申請。從東電提出的發電價格等條件來看,隻有採用煤炭火力發電才能夠參加投標。東電在2012年11月公布的《集中實施改革行動計劃》中,作為福島縣重建策略,也提出了建設“全球最先進煤炭火力發電站計劃”。

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亟需解決的課題,以前大家都認為在日本國內不可能新建煤炭火力發電站。但在2000年上半年,隨著電力自由化的推進,出現了多個煤炭火力發電站新建計劃。歐力士公司與東芝公司的合資企業,以及三菱商事的子公司Diamond Power都曾嘗試新建煤炭火力發電站,但由於沒有獲得日本環境省的批准,而不得不放棄。

此次東電進行招投標時,環境省也強烈反對新建煤炭火力發電站。不過,考慮到東電轄區內的核電站不知何時才能重新啟動,作為基礎電源,確實需要增加煤炭火力發電。

煤炭火力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通過日本所擅長的高效煤炭火力發電技術進行削減。不僅是發電領域,包括其他產業領域及消費領域等在內,應在取得整體平衡的條件下,相應削減因煤炭火力發電而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任何事情都以平衡最為重要。從能源相關討論來看,最終也將得出同樣的結論。(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庄紅韜)

新聞查詢  

新聞回顧

      搜索

產業/經營更多>>

能源/環境更多>>

機械/汽車更多>>

數碼/IT更多>>

電子/半導體更多>>

工業設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