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正:互聯網已經是公共外交的一個重要渠道(人民網記者章斐然 攝)
人民網北京4月7日電 (記者 章斐然)繼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開幕式之后,下午,一場名為“公共外交與跨文化交流”的博鰲對話在會上展開。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趙啟正在會后接受人民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說,“互聯網已經是公共外交的一個重要渠道”。
互聯網已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渠道
趙啟正說,互聯網已經很自然地成為社會溝通的一個有力途徑。在公共外交領域,本國政府可以通過互聯網讓公眾了解本國公共外交的政策﹔政府可以也通過互聯網了解民意。
趙啟正在他的作品《公共外交》中也曾提到,“互聯網的普及促進公共外交變得更加豐富、也更加復雜,各種力量都在充分借助互聯網表達自己的觀點,施展自己的國內或國際影響。”
但他在接受人民網財經記者採訪時同時提到,由於語言問題,純中文網站外國人讀得少,因此中國建設外文網站數量頗多。此外,中國建設的外文網站語言種類很多,大概接近60種。
英國48家集團副主席麥啟安(Alistair Michie)在討論中建議中國和外國人一起創辦網站來發出聲音。他說,“我們想做的應該不是平面媒體,而是關注吸引年輕人的互聯網。通過報紙等平面媒體向外溝通交流,我個人覺得是非常糟糕的溝通宣傳,應該和外國人一起創造網站發出你們的聲音。”
公共外交--講故事才能動人
會前,趙啟正接受人民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說,公共外交實際上屬於不同文明間的對話,目的是向外國人介紹本國的情況。
他表示,公共外交的主語是公共,這意味著政府、公眾都可以參與到公共外交的活動中來﹔公共外交的賓語也內涵廣泛,可以是政府、公司、機構、個人等等。也就是說,公共外交可以是本國政府對外國公眾,也可以是本國公眾對外國公眾,也可以是本國公眾對外國政府,情況有很多種。
趙啟正說,公共外交的作用不可忽視。他表示,各國政府的在外交等外事活動中做出的決策並不能與與本國民眾隔斷開來。“如果一國的民眾對中國抱有好感,那麼這個國家的政府在制定不利於中國的外交政策時一定會考慮本國民眾的感受。”他說。
對於公共外交的方法與途徑,趙啟正認為有效開展公共外交,需要從政府和公眾兩個層面做出努力,要增強自覺參與公共外交的意識,豐富跨文化知識,努力提高溝通能力,及時對公共外交活動的效果進行評估,不斷地修正實施辦法。
他說,“現在我們對外交往的時候,常常有個毛病,就是太愛講“哲學”,道理說得太多。其實講中國的故事才能感動人。因為故事往往是哲學的載體,故事往往離真理最近。著重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特色其實就在故事裡頭。”
高校首次承辦博鰲分論壇活動
這場關於“公共外交與跨文化交流”的對話由中國人民大學承辦。這也是博鰲論壇歷史上首次由中國高校來承辦的分論壇活動。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主持論壇,庫恩基金會主席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英國48家集團副主席麥啟安(Alistair Michie)、京劇表演藝術家孫萍、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於丹作為嘉賓參與對話討論。
對於高校在公共外交中應該扮演的角色,陳雨露說,大學應該立足於學術陣地,推動公共外交理論與實踐的學術化系統化,使公共外交深入人心,讓公共外交在國家軟實力建設中真正能夠發揮更加持續、系統、深入的作用。
陳雨露表示,繼北京外國語大學之后,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意在發揮學校的學科綜合優勢,加強學校在這方面的智庫作用。“建立中心后的第一項工作就是開設有關公共外交的課程。”陳雨露在會后接受人民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