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報道,近日,湖北省教育廳政府採購《新華字典》320萬冊,由政府撥款當地省新華書店中標崇文書局出版,該字典中標價格高於零售價格,更要命的是,這個版本的字典無主編,只是拼湊起來的盜版書。5月6日,湖北省教育廳在其官方網站發布公告稱,已成立工作專班就此事進行全面徹查,如發現違規違紀,將嚴肅處理。
政府採購何以屢屢出現“冤大頭”的短路行為?前不久,雲南騰沖縣的中小學師生們也很鬧心——新學期伊始,領到免費《新華字典》的學生們,又意外地將到手的字典還給了學校。原因是:字典是盜版的。為何一項惠及民生的項目,卻採購了山寨貨,並最終流入學校?採訪過程中,“此次採購遵循了政府採購法定流程”是記者聽到最多的回復。
花正版的錢,買盜版的貨。令人奇怪的是:從雲南到湖北,怎麼盜版商都齊刷刷盯上了省級政府採購?明明是盜版字典,動輒數百萬元的採購量,何以膽敢以高出零售價的姿態送到師生們手上?“很傻很天真”的採購者,寄生在公共項目上的無良出版商等,合演了一出魔幻現實主義幽默劇。據辭書出版界的專家說,湖北免費發放給學生的《新華字典》存在萬分之二十的錯誤(國家規定允許最大差錯率為萬分之一)。這其中,採購由誰拍板?出現盜版誰來負責?高價低質的字典是怎麼中標的?為什麼花錢埋單的權力部門總是后知后覺、甚至不知不覺?
從招投標到採購驗收,環節程序繁雜,一旦對任何一個環節較起真來,這連主編都不存在的盜版書怎麼能以政府項目的形式發送到孩子手裡?就拿驗貨環節來說,《政府採購法》第41條明確規定,採購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機構應組織對供應商履約驗收。事實上,即便《新華字典》的真偽用肉眼難以鑒別,一般的驗鈔設備也足以分辨真偽:正版字典,隻要用紫外線燈光照射扉頁的防偽標識就會出現“商務印書館新華字典第11版”的字樣。此外,商務印書館的網站上也提供了如何鑒別正盜版圖書的說明。採購環節多用點心,許多事情就能少出點丑。
有人說,隨盜版字典“倒掉”的是權力作為的嚴謹與公信,容易令人產生尋租或自肥的憂慮。除字典之外,更多政府採購的項目會不會也如盜版字典一樣,輕鬆進入了財政購物車呢?(鄧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