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消除全球飢餓需多管齊下--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專家:消除全球飢餓需多管齊下

2013年05月09日13:52    來源:中國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長樊勝根近日在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全球當前仍面臨高糧價和眾多人口遭受飢餓的挑戰,若想在2025年之前消除全球飢餓,需雙管齊下,一方面在非洲和南亞等飢餓人口密集區加大政策努力,另一方面各國需增加科研投入並建設國際糧食應急戰略儲備庫。

  樊勝根說,過去30年間,全球農業科學和食品生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消除全球飢餓至少還面臨三個重大挑戰。

  首先,全球仍有8.7億人口面臨飢餓威脅,另有20億人因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而遭受“隱性飢餓”﹔第二,未來糧價將繼續高企且呈現波動,這將給貧窮的消費者和生產者造成壓力﹔第三,隨著人口增長,到2050年,全球糧食需求將比當前增長60%,但由於耕地資源減少、氣候災害頻發、國際油價飆升帶動糧價上行等因素沖擊,保障全球糧食生產安全的任務艱巨。

  樊勝根是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歷史上首位擔任所長職務的中國籍人士。他表示,中國、秘魯、巴西、越南等國在消除飢餓上取得了重要成就,若能把這些國家的成功經驗進行推廣,再輔以其他舉措,全球有望在2025年之前消除飢餓。非洲的剛果、尼日利亞等國以及南亞的孟加拉國、印度等是全球飢餓人口集中的地區,需加大政策努力和國際協調合作。

  樊勝根指出,各國政府需共同努力增加糧食生產領域的科研投入,以提高產量並增加糧食所含的營養成分。各國農業技術研發不能僅有利於大型機械化,也要著眼於服務小農,還應幫助小農加強與市場的聯系,幫助小農解決賣糧難的問題。

  他表示,為實現消除全球飢餓的目標,還需進行全球貿易改革,讓貧窮農民受益於更公平的貿易機制。歐美等發達國家應減少農業貿易補貼和限制,取消不利於小農的貿易扭曲機制。各國還應將糧食產量、價格等信息互通有無,以減少投機行為,促進國際糧食貿易的有效運轉。

  樊勝根建議,調節糧價的任務應主要由市場完成,在強調市場機制主體作用的同時,有必要建立全球糧食應急戰略儲備庫。戰略儲備庫可以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運營,當某個國家出現自然災害時,可動用戰略儲備庫幫助災民。

  樊勝根指出,在食品結構方面,當前發展中國家關注的是給民眾提供足夠的熱量和營養,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則開始關注均衡營養和低能量食品,這是全球農業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未來全球各國農產品頻繁跨國貿易、各國民眾食品結構多元化、更多選擇進口食品是另一大趨勢,各國也應考慮國際大市場的未來需求趨勢。

  樊勝根自2009年起擔任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長。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成立於1975年,是一個獨立、非盈利性的知名國際研究機構,在美國、非洲、亞洲擁有約500名員工,其中包括超過250名研究人員。  □新華社記者 蔣旭峰 王宗凱

(責編:喬雪峰、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