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巴克萊集團8日發表《全球貿易發展現狀》報告稱,后金融危機時期,全球貿易增長明顯放緩,貿易失衡程度縮小,貿易順差現象正向發達國家蔓延。
數據顯示,發達經濟體(日本除外)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整體比重,去年年底達31.2%,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前曾創出的30.6%的歷史高點﹔而同期進口佔GDP的比重為15.5%,較金融危機前16.7%的高點下降了1.2個百分點。新興經濟體出口佔GDP的整體比重為33.1%,較金融危機前創下的39.4%峰值收縮了6.3個百分點﹔同期進口佔GDP的比重達30.1%,較金融危機前33.5%的峰值小幅收縮了3.4個百分點。
報告認為,后金融危機時期,歐美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去杠杆化嚴重制約了內需發展,致使進口需求下降,主要靠擴大國際市場需求維持經濟增速﹔而新興經濟體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促進了國內需求的增長,導致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遠超出口增速。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2年期間,新興經濟體經濟累計擴張72%,同期出口隻擴張55%﹔相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同期GDP增長11%,出口卻增長了17%。
巴克萊指出,金融危機后的最大變化是,歐洲從重要的貿易逆差地區變成了有小規模順差的地區。這並不是因為歐洲產品在全球市場份額擴大了,而是由於歐債危機嚴重壓制了該地區的需求,歐元區進口增速降低,甚至出現負增長。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致使各區域間的貿易關聯度大幅增強,歐元區進口的萎靡已對其他經濟體產生負面影響。(陳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