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撒切爾夫人的說法相比,吉拉尼的用詞雖然激烈,但卻是“重錘敲響了青年失業危害的警鐘”。
有觀察家指出,2011年的英國倫敦大騷亂,美國和西班牙的“佔領華爾街”和“佔領馬德裡”運動,都與青年失業息息相關。在中東和北非地區,青年失業率一直高達40%,也正是造成突尼斯和埃及等國爆發“阿拉伯之春”革命的重要原因。
青年失業並非新問題,但近一兩年來卻大有不斷惡化和蔓延之勢,因而越來越受到媒體關注。2012年4月,美國《時代》周刊曾就此發表過一篇長文。一年之后的同月,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就同一議題發表封面故事。二者使用的標題竟然一模一樣——《失業的一代》。
兩家雜志都用數字來說明青年人失業的嚴重程度。但由於統計標准和方法的不同,數字也大不相同。比如,國際勞工組織認為,全世界有7500萬青年失業,佔全球15歲至24歲青年總數的6%。《經濟學家》雜志則認為這一數字應為2.9億,約佔全球青年總數的25%。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說,在發達國家中,2600萬15歲至24歲的年輕人沒有工作。世界銀行的統計數字顯示,發展中國家的青年失業人數為2.62億。如果將這兩個數字相加,結果是2.88億,和《經濟學家》雜志的數字(2.9億)幾乎相當。或許是為了吸引眼球,該雜志干脆說世界失業青年人數之多幾乎和美國的人口相當(3.11億)。
青年為什麼失業?原因眼下並不難找。罪魁禍首是2008年以來的金融-經濟危機。經濟危機造成經濟增長放緩。而經濟增長放緩不僅導致企業裁員,更糟糕的是企業很少招新人。這樣,青年失業隊伍便一天比一天龐大。最能說明問題的現成實例便是希臘和西班牙。目前,這兩個國家的青年失業率都超過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