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熱錢涌入中國未入股市樓市 藏在這些地方--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熱錢去向

萬億熱錢涌入中國未入股市樓市 藏在這些地方

分享到

2013年05月15日16:38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日前透露,熱錢炒作、貨幣發行過量等原因導致今年的物價上漲過快。

  而中國最新公布的10月份 CPI漲幅達到4.4%,消費者急得抓耳撓腮,但隔海一望,美國同期數據居然才1.2% 。為什麼美國印了錢,卻是中國在通脹?

  美國 、歐洲等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低利率令大量熱錢流向“金磚四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瘋狂抬高了后者的物價,前者超市裡的價格標簽卻久久不變,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更令熱錢投資者大膽下注。

  專家透露,到今年年初時,流入內地的熱錢很可能已遠超過1萬億美元。

  -現象

  “金磚四國”物價“天天在漲”

  “這東西居然沒漲價?”是中國網民近期的調侃。數據顯示,“金磚四國”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10月份的CPI漲幅大大超過了各國預設的通脹目標,其中印度食品價格漲幅連續52周超 10% ,引發民眾恐慌。

  俄羅斯人也在抱怨物價“每天都在漲”。全俄羅斯社會輿論研究中心的民調結果顯示,俄羅斯人最關心的問題是通貨膨脹,有56%的民眾擔心本國物價上漲過快。

  除了“金磚四國”,韓國CPI也大幅上升4.1%,意外攀升至20個月高點。

  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日前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與失業搏斗之際,歐元區又爆出希臘危機,震動市場,資本加速從西方流入東方,熱錢流入正在加劇亞洲通脹與資產價格上升風險。

  美日“低調”物價變化小

  相比之下,美國、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10月CPI則較低。美國勞工部11月17日發布報告稱,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美國10月份CPI僅上升1.2%。

  流動性過量最直接的效應就是物價上漲。但是,美國濫發貨幣,國內老百姓卻幾乎感受不到物價的變化。

  “溫和上升”是美國媒體對這一數字的形容。美國的食品價格也上漲,不過漲幅僅為0.1%,低於前兩個月的漲幅。

  國內有媒體援引紐約皇后區74街一家連鎖超市店員布萊爾的話說,“就我在超市工作5年期間的感覺,物價變動並不明顯,有些商品在這幾年間甚至還有些下降。”

  一名在紐約的中國留學生也表示,從她去年到美國,直至現在都沒覺得物價有多少變動,現在臨近聖誕節,商場還陸續開始了降價促銷。

  “美元經花”,一位網友還在博客上寫道,“美元流通100多年來,美分作為最基本的貨幣單位,仍然在市場上流通,可以想象美國物價的穩定。”

  日本10月份核心CPI(剔除受氣候和季節因素影響較大的產品價格之后的CPI)較上年同期下降0.6%,表明日本經濟仍未擺脫通貨緊縮,而由於老百姓都不舍得花錢,很多快餐店競相降價,折扣在7到8折。

  -分析

  熱錢追逐高利率

  同在一個地球上,為什麼會出現冷熱不均的現象呢?匯豐銀行經濟學家孫珺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美、日等國家大量印鈔,使得流入新興市場國家的熱錢增多,這是導致這些國家通脹率高漲的原因之一。據報道,截至今年9月,日本已經連續24個月貨幣供應量增加。

  法國興業銀行亞太區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0月底,今年以來淨流入新興經濟體資本市場的國際資本已達510億美元,其中10月份淨流入39億美元。”

  孫珺瑋說:“由於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發展比較快,一直都有熱錢流入,但美國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刺激了更多的熱錢流入新興市場 ,表現為資產價格的上漲和輸入型通脹。”

  她說,美國面臨的主要還是經濟低迷、復蘇乏力和通貨緊縮的情況。為刺激經濟,美聯儲已經將利率調到接近於零的位置,低到不能再低,有一部分投資者為套利,就從這樣的低利率國家借入資金,轉投到高利率的新興市場國家。

  “熱錢的涌入有各種形式,一部分是隱藏在對外直接投資中,一部分通過虛報的形式規避監管,或是以各種小型貿易和投資進入中國。”她說。

  何為“熱錢”

  當前,社會各界對熱錢尚沒有明確統一的界定,爭議也很多。但一般認為,熱錢(Hot Money)是一種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高收益與高風險並存的投機性資本,又稱游資或叫投機性短期資本。有經濟學家認為,熱錢因利而生,為利而戰,可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中國落點

  萬億美元涌入內地

  據國內的媒體報道,許多賭人民幣升值的投資商會選擇在廣東、深圳一帶做貿易的港商來進行貨幣投資。

  因為這些在內地經營的港台商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外匯額度,許多人借此充當外匯買賣的工具﹔然后投資者將錢匯入這部分貿易商的賬戶后,貿易商就會在內地為他們在指定賬戶上准備一筆人民幣資金。

  廣東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是迄今為止有關部門唯一委托調查地下錢庄活動的學者,他發現熱錢從香港流入內地有加速的趨勢。

  黎友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過去流入內地的大多以港澳台的儲蓄資金或投機資金為主,但來自歐美和日本的大量熱錢正在中國香港囤積,狂賭人民幣升值,並伺機經由銀行匯兌、貿易、投資3種方式進入中國內地炒房和炒股。”

  黎友煥告訴記者,近幾個月來,熱錢凡是能涉足的行業,其產品都卷入到了炒作的范圍。在熱錢炒作下,如果這種局面不能很快得到遏制,將對我國的實體經濟產業鏈產生不小的影響。

  根據他的研究,截至2009年10月,估算內地的熱錢(自2002年起)有8000億美元,到今年年初時,這個數據很可能已遠超過1萬億美元。

  從今年8月下旬到現在這一波新涌入內地的熱錢有60%至65% 進入商品市場,30%左右流入股市。

  -預測

  明年下半年通脹將緩和

  為應對不斷升溫的通脹壓力,巴西曾在今年4月、6月、7月連續上調基准利率,印度今年已經連續加息 6次,10月份時中國也宣布上調存貸款的基准利率,多家投行預計中國在今年年底還將加息一次。

  “新興市場迎來加息潮”成為不少媒體的報道標題。而加息后更高的利率是否引來更多熱錢?黎友煥對記者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隻要人民幣升值有預期,加息有壓力,境內外利差不斷擴大,再加上國際流動性泛濫,境外熱錢都會不斷流進。

  黎友煥說,“一些海外基金正在屯兵中國香港,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熱錢進入內地,會進一步在商品市場興風作浪。”

  孫珺瑋表示,目前國內的通脹是暫時的,長期來看,由於我國經濟增速還是比較穩定,加上中國政府會加強對熱錢的監管力度,估計明年下半年通脹將緩和。

  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日前透露,熱錢炒作、貨幣發行過量等原因導致今年的物價上漲過快。

  而中國最新公布的10月份 CPI漲幅達到4.4%,消費者急得抓耳撓腮,但隔海一望,美國同期數據居然才1.2% 。為什麼美國印了錢,卻是中國在通脹?

  美國 、歐洲等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低利率令大量熱錢流向“金磚四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瘋狂抬高了后者的物價,前者超市裡的價格標簽卻久久不變,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更令熱錢投資者大膽下注。

  專家透露,到今年年初時,流入內地的熱錢很可能已遠超過1萬億美元。

  -現象

  “金磚四國”物價“天天在漲”

  “這東西居然沒漲價?”是中國網民近期的調侃。數據顯示,“金磚四國”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10月份的CPI漲幅大大超過了各國預設的通脹目標,其中印度食品價格漲幅連續52周超 10% ,引發民眾恐慌。

  俄羅斯人也在抱怨物價“每天都在漲”。全俄羅斯社會輿論研究中心的民調結果顯示,俄羅斯人最關心的問題是通貨膨脹,有56%的民眾擔心本國物價上漲過快。

  除了“金磚四國”,韓國CPI也大幅上升4.1%,意外攀升至20個月高點。

  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日前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與失業搏斗之際,歐元區又爆出希臘危機,震動市場,資本加速從西方流入東方,熱錢流入正在加劇亞洲通脹與資產價格上升風險。

  美日“低調”物價變化小

  相比之下,美國、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10月CPI則較低。美國勞工部11月17日發布報告稱,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美國10月份CPI僅上升1.2%。

  流動性過量最直接的效應就是物價上漲。但是,美國濫發貨幣,國內老百姓卻幾乎感受不到物價的變化。

  “溫和上升”是美國媒體對這一數字的形容。美國的食品價格也上漲,不過漲幅僅為0.1%,低於前兩個月的漲幅。

  國內有媒體援引紐約皇后區74街一家連鎖超市店員布萊爾的話說,“就我在超市工作5年期間的感覺,物價變動並不明顯,有些商品在這幾年間甚至還有些下降。”

  一名在紐約的中國留學生也表示,從她去年到美國,直至現在都沒覺得物價有多少變動,現在臨近聖誕節,商場還陸續開始了降價促銷。

  “美元經花”,一位網友還在博客上寫道,“美元流通100多年來,美分作為最基本的貨幣單位,仍然在市場上流通,可以想象美國物價的穩定。”

  日本10月份核心CPI(剔除受氣候和季節因素影響較大的產品價格之后的CPI)較上年同期下降0.6%,表明日本經濟仍未擺脫通貨緊縮,而由於老百姓都不舍得花錢,很多快餐店競相降價,折扣在7到8折。

(責編:達昱岐、曹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