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文件資料(一)【4】--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中部崛起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文件資料(一)【4】

2013年05月17日09:10        手機看新聞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2011 年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要點的通知

(發改地區﹝2011 ] 957 號,2011 年5 月12 日)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省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直屬機構: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部署,深入落實《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 (中發〔 2006110 號)的要求,實現“十二五”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的良好開局,按照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部際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要求,現將(( 2 011 年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要點》 印發你們,請中部地區和各有關部門明確任務、狠抓落實,努力做好今年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

附件:

2011年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要點

2011 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做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對於在新的起點上實現中部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 (中發﹝2 006110 號)的要求,深入實施《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 ,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三基地、一樞紐”建設為重點,以推動重點地區加快發展為抓手,著力優化經濟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促進可持續發展,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努力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再上新台階。一、落實宏觀調控政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加強經濟運行分析和調節。進一步做好中部地區經濟形勢分析工作,跟蹤研判中部地區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時發現經濟運行中的苗頭性、趨勢性問題,提出針對性政策建議。加強價格監管,規范價格行為,保障市場供應,千方百計保持總物價水平基本穩定。進一步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 (二)積極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繼續增加政府支出用於改善和擴大消費的比重,切實提高城鎮低收入群體和農民收入,不斷增強居民消費能力。繼續做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工作,擴大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產品范圍,支持中部地區新能源汽車消費。加快發展電子商務,促進文化、旅游、健身、教育、老年護理等服務消費。繼續推進中部地區“萬村千鄉”工程,不斷改善消費環境。 (三)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做好在建重點項目的收尾、續建工作,有序啟動中部地區“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建設。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對“三農”、民生和社會事業、重大基礎設施、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在符合環保要求和相關產業政策的前提下,由國家投資或審核批准的重點項目安排適當向中部地區傾斜。繼續利用國外優惠資金支持中部地區農林開發、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項目建設。加快落實鼓勵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民間投資參與中部崛起。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中部企業發行企業債券。 (四)加大規劃和政策支持力度。深入實施《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 ,制定各部門、各領域落實規劃的具體措施,督促中部六省出台規劃實施方案,指導編制重點領域專項規劃,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適應新形勢,抓緊制定新時期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政策文件。進一步加大“兩個比照”政策落實力度,研究調整完善“兩個比照”有關政策。制定相關領域“十二五,,支持中部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加大對中部地區的政策和資金扶持。

二、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一)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穩妥推進中部地區農村土地整治,實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嚴格保護耕地,鼓勵中部地區開展耕地保護試點,探索建立耕地保護經濟激勵機制,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結合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推進農田水利、田間工程及農技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中部地區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項目的支持力度,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支持旱作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提高中部地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加大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對中部糧食主產區的支持力度,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增加中央財政對糧食生產大省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全面取消中部糧食主產區糧食風險基金地方配套。加大對中部產糧大縣的獎勵力度。研究制定扶持中部糧食主產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二)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增加中央財政對中部油料、生豬調出地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繼續支持長江流域油菜籽生產基地建設,建設山西、河南黃土高原蘋果產業帶和湖北長江上中游、贛南一湘南柑橘帶。推進中部地區畜禽標准化養殖場建設,支持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和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擴大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范圍。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加強中部地區大中城市蔬菜供應基地建設。(三)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推進實施農業產業化示范工程,繼續在中部地區扶持一批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推動中部地區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啟動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惠民工程。支持中部地區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和大型糧食物流節點、蔬菜批發市場、社區菜店、冷鏈物流建設。繼續支持中部地區散糧中轉設施建設。加強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加快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三、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一)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知識創新工程、技術創新工程和重大科技專項對中部地區的支持,繼續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工程實驗室的組織建設。擴大中部地區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和試點范圍,重大技術創新資金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繼續向中部地區傾斜。指導中部六省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積極推進安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和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示范工作。加快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及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繼續推進合肥京東方和武漢新芯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武漢、長株潭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武漢信息、鄭州生物、洛陽新材料、南陽新能源、南昌航空等專業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發揮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集聚輻射帶動作用。開展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二)積極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繼續落實國家重點行業調整振興規劃,加強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對中部地區的支持,推進鋼鐵、石化、有色金屬、造船等產業升級改造,推動重大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輕工、紡織等現代產業集群建設。繼續淘汰一批煉鋼、煉鐵、水泥、造紙和平板玻璃落后產能。扎實推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三)加快發展服務業。繼續開展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加大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對中部地區的支持。加快發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研發設計、人力資源等生產性服務業,在中部地區設立一批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加快長株潭等高技術服務產業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動漫、出版等文化產業,積極推進湖南動漫游戲產業振興基地和數字媒體技術產業化基地、武漢數字媒體工程技術中心、國家動漫出版產業發展安徽基地和河南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旅游業,做好黃河中游和長江中游風景名勝區規劃編制工作,新設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及農村服務業。

(四)加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力度。開展長江中下游、湘西一鄂西、欽杭、豫西、晉冀、南嶺等重點成礦帶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繼續做好中部重點礦山深部和外圍找礦以及稀有、稀土、稀散金屬等資源戰略調查工作。加大中部地區煤層氣勘查力度,擴大開發利用規模。加大礦產資源規劃實施力度,優化勘查開發結構布局,指導做好綠色礦山試點,支持建設一批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四、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發展的支撐能力(一)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發展,優化區域運輸結構、提升運輸能力,構建覆蓋中部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合理安排武漢至宜昌等客運專線及區際干線、煤運通道等建設,完善區域大能力運輸通道,推進既有線擴能改造和新建項目前期工作﹔推進長治至臨汾等國家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改擴建普通國道﹔加快長江等內河高等級航道、武漢長江中下游航運中心建設,推動港口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優化空域資源,推進合肥等新機場建設,支持中部機場與上海合作開通中轉聯程國際航線﹔構建區域城市群城際快速軌道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二)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編制重點河湖綜合規劃。積極推進江西峽江水利樞紐工程、洞庭湖都陽湖重點好烷整治和湖南四水、江西五河、湖北荊南四河治理以及治淮工程建設,啟動江西悟溪口水利樞紐、安徽青弋江分洪道、安徽水陽江治理工程、河南河口村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安徽滁河治理、下滸山水庫、金堤河治理二期工程、大東湖生態水網、湖南金塘沖、滲天河水庫擴建等項目前期工作。繼續支持中部地區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長江、淮河流域重點蓄滯洪區建設,推進中小河流、重要支流治理和山洪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建設。

(三)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晉北、晉東、晉中、兩淮和河南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建設一批大中型現代化煤礦。積極推進江西國電九江電廠、河南沁北電廠三期等一批電力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江西洪屏抽水蓄能電站、湖北漢江夾河水電站建設前期工作。積極支持中部有條件的縣開展全國綠色能源縣試點。五、支持重點地區加快發展,推進城鎮規劃和建設(一)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極。深入實施《 都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和《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 。抓緊制定支持河南省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長江中游經濟帶開發開放,支持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加快發展。鼓勵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開展區域協調發展試驗,指導編制區域合作規劃。認真落實中部地區城市群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二)推進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資源型城市轉型。加強對中部地區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指導。加大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及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和資源型城市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資金對中部地區的支持力度。開展對中部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評估,支持中部資源型城市參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再推動一批中部資源型城市納入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支持名單。(三)加大對中部欠發達地區的扶持力度。加強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資金對中部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持,研究制定加快中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積極推動贛閩粵中央蘇區振興規劃和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編制工作。繼續加大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對中部地區的投入力度,積極推進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整村推進工作,穩步推進貧困村互助資金等試點工作。加大以工代販、易地扶貧、農村危房改造對中部貧困地區的支持。(四)加強城鎮規劃和建設。搞好江西、安徽省城鎮體系規劃和湖北省城鎮化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推動中部地區村鎮規劃試點。努力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支持中部地區有條件的市(縣)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縣城、城鎮),指導中部地區加強對城市濕地資源的保護管理。大力推進中部地區城鎮供水設施、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燃氣管網、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等項目建設。

六、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支持教育、科技、衛生、文化事業發展。鞏固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經費保障水平。繼續支持中部地區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推進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和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訓計劃。加大高等教育招生“協作計劃”對中部地區的支持。支持中部地區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加強中部地區科技基礎條件建設,加快科技條件平台的開放和共享。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中部地區以基層為重點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全科醫生培養,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健全精神衛生防治體系。推進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支持中部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中部地區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搶救性文物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設施建設。(二)切實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加大“陽光工程”實施力度。推進雨露計劃實施方式改革試點,支持中部地區農村貧困家庭初、高中畢業生接受職業教育和中長期技能教育,加大對中部地區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勞動預備制培訓力度。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小型微型企業、現代服務業和家庭服務業,鼓勵自主創業。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增加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加強中部地區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試點建設。加強就業援助,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促進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落實養老、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逐步擴大中部地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范圍,做好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加快將中部地區“老工傷”人員納入工傷保險范圍。加大對中部地區城鄉低保資金支持力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三)加快推進重點民生工程。加大中央投資對中部地區的支持力度,加快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及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棚戶區、林業棚戶區(危舊房)和墾區危房改造,加強城市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繼續加強中部地區縣鄉基層公檢法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對中部地區社會福利機構和縣級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加強農村民生工程建設,在農村飲水安全、農村沼氣、農村電網、農林水血防等資金安排中,繼續向中部地區傾斜。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支持中部地區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繼續支持中部地區“村村通電話”和“寬帶下鄉”工程,加快完成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任務。七、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進可持續發展(一)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快實施重點節能改造工程、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工程、重點行業低碳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示范工程,支持中部地區進一步節能減排。積極推進湖北省國家低碳省區試點和江西南昌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工作,指導編制低碳發展規劃。支持有條件的工業企業設立能源管理中心。(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實施《 山西省循環經濟發展總體規劃》 和《 河南省循環經濟試點實施方案》 。加快中部地區“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再制造產業發展、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園區循環化改造等重點工程建設,支持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試點城市和區域性大型再生資源集散市場建設,積極推進山西、江西、河南開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指導中部地區編制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方案,進一步推動中部地區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三條紅線”,全面推進中部地區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三)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繼續實施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和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加強都陽湖、洞庭湖、洪湖等重點湖泊、濕地保護與修復,加強三峽庫區及上游、丹江口庫區及上游、都陽湖和洞庭湖湖區防護林建設,推進湖北、湖南省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項目,實施好江西、安徽、湖北省崩崗治理試點項目,加大京津風沙源治理力度,繼續做好小流域綜合治理及淤地壩工程建設。繼續加強對中部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支持,啟動湘鄂桂山區等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地質災害調查與風險評價,開展汾渭地區地面沉降地裂縫監測與防治研究和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示范研究。(四)加大環境污染防治力度。抓緊制定淮河、巢湖、三峽庫區及上游“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規劃,嚴格執行水功能區管理,實施工業點源、農業面源和危險廢物污染防治項目。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實施力度,推進農村清潔工程。推動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尾礦庫隱患治理和鉻渣污染綜合整治。推進山西、湖北、湖南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落實《 關於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的指導意見》 ,進一步推動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建設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支持中部地區開展綠色信貸、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環境經濟政策試點工作。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強環境監管和應急能力建設。(五)繼續做好南水北調工作。加快南水北調中線主體工程建設步伐,同步推進相關配套工程建設。進一步落實移民安置各項政策,扎實做好丹江口水庫移民搬遷工作。抓緊做好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修編工作,加快編制丹江口庫區及上游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積極開展丹江口庫區生態保護綜合改革試驗,逐步完善丹江口庫區及上游生態補償機制。

八、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一)繼續推動綜合改革試點。加快實施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加快編制並實施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全面推進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試點工作。做好山西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的總結評價和推廣工作,加快中部地區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鼓勵和支持中部地區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方面先行先試。(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中部地區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加快完善國有大型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全面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導中部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面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深入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培育發展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以縣為單位建立社區銀行。支持中部地區開展新型農業保險險種試點,減少政策性農業保險市縣財政補貼配套。繼續擴大中部地區參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積極穩妥推進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探索調整礦產資源補償費及探礦權、採礦權使用費中央與中部地區分成比例。鼓勵中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三)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繼續支持中部地區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加工貿易承接地和特色農產品出口生產基地建設。繼續發揮外貿資金政策對中部地區的支持作用。積極推動武漢、鄭州等中部地區口岸基礎設施和“大通關”建設。繼續利用進口貼息政策支持中部地區進口先進技術、重要裝備和資源型產品。擴大中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范圍,鼓勵外資參與中部崛起。繼續鼓勵和支持中部地區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支持鄭州商品期貨交易所建設全國主要糧食期貨交易中心和國際重要農產品期貨交易中心。研究進一步提升中部地區對外開放水平的政策措施。積極穩妥擴大中部服務業開放,推進武漢、合肥、南昌、長沙國際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建設。(四)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全面深化與東、西部地區在產業承接、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水資源利用、糧食產銷等方面的合作。貫徹落實《 國務院關於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 (國發【 20 10 」28 號),在中部地區選擇若干條件成熟、基礎較好的地方,設立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鼓勵東部與中部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加強中部六省合作交流,辦好第6 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和第5 屆中部論壇。

(責編:值班編輯、趙爽)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