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們,先生們!
中巴友好交往源遠流長,古老的絲綢之路早就把我們連結在一起。中國東晉高僧法顯和唐代高僧玄奘曾先后來巴取經講學,在兩國友好交往史上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佳話。1951年中巴正式建交,開啟了兩國友好關系的新紀元。62年來,中巴全天候友誼和全方位合作,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堪稱國與國交往的典范。中巴關系的寶貴經驗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永遠發揚光大。
——兩國交往肝膽相照。中巴都是講原則、重信義的國家,我們彼此尊重,坦誠相待,高度互信。半個多世紀來,中巴友好關系不受國際形勢變化的干擾,不受國內政治變化的影響,代代相傳,一以貫之,始終向前發展。中巴兩國是患難之交,是信義之交,是兄弟之交。正如巴基斯坦朋友說的那樣,“寧舍金子,不舍中巴友誼”。
——兩國合作互助共贏。中巴兩國同呼吸,共命運,有福同享,有難共當,情同手足。我們不會忘記,在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巴基斯坦始終毫不猶豫地給予中方寶貴支持﹔我們不會忘記,上世紀60年代,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率先開通中國航線,還打出一個響亮的口號“巴航,首先到中國”,為中國提供了通往世界的“空中走廊”﹔我們不會忘記,在中國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后,巴基斯坦拿出全部儲備帳篷,第一時間向中方提供援助。同樣,在巴基斯坦捍衛國家主權和獨立的緊要關頭,在巴基斯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在巴基斯坦維護地區安全的重要時刻,中國政府和人民始終不渝地同巴方站在一起。
——兩國友好深入人心。中巴友好有著深厚而廣泛的民意基礎,深深扎根於兩國人民心中。中國的廣大網民在互聯網上親切地稱巴基斯坦為“巴鐵”,意思是巴基斯坦是中國“像鋼鐵一樣堅固牢靠的朋友”。不少巴基斯坦人也常說,“如果你愛巴基斯坦,也請你愛中國”。發生在巴基斯坦的一則故事也深深感動了13億中國人民:在吉爾吉特市郊有一座中國烈士陵園,安葬著為援建巴境內喀喇昆侖公路而犧牲的140多名中國工人。多位普普通通的巴基斯坦人自願無償承擔起看護陵園的責任,一干就是30多年。其中一位守陵人幾年前不幸病逝,他的孩子義無反顧地接過護陵的使命,當年陵園裡的小樹如今已長成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我們為有巴基斯坦這樣的真朋友、為這樣代代相傳的真誠友誼而感動和自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