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泄密門反思:中國的彭博在哪裡?(網絡配圖)
人民網廣州5月29日電 (李斌)彭博“泄密門”發生后,人們對金融信息安全的關注度突然提高。人們發現,彭博和路透集團幾乎壟斷了世界金融信息供應市場。客觀地說,這種壟斷是彭博和路透一步步做大做強的必然結果。
這提醒中國,在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網絡平台將是各類信息的主要提供渠道,網絡經濟金融信息供應是經濟金融的要塞和中樞。一些國內金融界人士為此感到擔憂,一個國家在這種要塞和中樞若沒有一席之地,對經濟金融活動安全將構成威脅。
人民財經採訪組調查發現,彭博社截至2012年在中國單是出售終端機獲得的租金收入大約是4500萬美元,對比其全球收入來說,可謂九牛一毛。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對未來有可能超過70億人民幣收益的中國金融信息市場,彭博不會減緩其進入的步伐。
中國市場約佔彭博全球收益的5.7%
公開資料顯示,彭博是當前國際金融信息終端市場主流提供者之一,在全球擁有31.5萬用戶,每台終端的年租金超過2萬美元,每年為彭博社貢獻79億美元的收入。
一直以來,彭博社從未在公開場合公布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彭博社在回復人民網財經採訪組的郵件中稱“沒有把用戶數量按照某個地區或市場進行分解,無法提供相關數據。”
根據去年4月彭博訴大智慧不正當競爭一案中彭博方面提供給法院的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彭博在中國有3500個用戶,共有2250台機器。根據每台機器年租金2萬美金計算,彭博社在中國單單是靠終端機獲得的租金收入約有4500萬美金左右,僅佔其全球收益的5.7%,中國市場似乎還不是彭博利潤大餐中的“主菜”。
雖然在中國內地的市場份額有限,但憑借其全球資源優勢,近年來彭博的擴張勢頭迅猛。業內人士表示,彭博是目前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授權信息商中“最全面”的—家。盡管對於中國中小型客戶而言,彭博社專業終端機價格顯得過於高昂且沒有多少議價空間,但顯然彭博社專業終端的平台在金融信息服務的絕對優勢還是令他們難以抗拒。
事實上,彭博終端相比於路透、Markit等競爭對手的終端產品,最大的優勢在於它不僅提供金融信息,更為使用終端的用戶提供一個網上的社區,就像Facebook一樣,這是客戶最稱道的功能之一。華夏基金一位分析員在說到使用彭博機的好處時對人民網財經採訪組表示:“彭博信息系統很流行,因為這個系統為世界各地商務和金融人士提供全球最大交流社區,並方便他們分享數據、研究成果、資訊並完成交易。
據了解,隨著中國對外儲投資組合、利率匯率、貨幣政策的數量工具等變動信息和決策更加敏感和頻繁,使用彭博和路透集團的信息資源變得更加頻繁。在去年,彭博宣布聯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向全球投資者提供中國境內人民幣市場的銀行間實時匯率及市場深度行情。
來自廣發期貨負責採購的人員卻向人民網財經採訪組抱怨,廣發期貨向彭博社僅購買了一台彭博專業終端機,用於查詢各種信息,每年約向其支付約10萬人民幣的費用,用的是美金結算,且沒有多少議價空間,“報價過來等於就必須得按報價定”。
中國的彭博在哪裡?
在國際金融界,彭博資訊的旗艦產品“彭博專業服務”,將新聞、數據、分析工具、多媒體報告和“直通式”處理系統整合在單一的平台上。在華爾街投行家和交易商看來,彭博資訊終端不僅是有價值的信息渠道,更能提高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這種標杆地位到了中國,依然是神一樣的存在。如被譽為行業黑馬的萬德資訊以及上市公司大智慧等,都以“中國彭博”自居,奉布隆伯格(Bloomberg)的創業史為聖典。
究竟彭博泄密門之后,會對中國金融信息服務行業產生哪些影響?
華夏基金分析師告訴人民網財經採訪組,目前的中國金融高端信息服務市場,路透、彭博約佔機構客戶的70%,長期定位於金融機構市場的上海萬德咨詢,由於發力早,目前在機構市場也處於壟斷地位,市場份額在八成左右,絕大多數國內金融市場和75%的QFII都是其客戶。而中國兩家上市公司大智慧和同花順,則佔據了面向個人客戶的終端信息服務的大部分市場份額。
“通常大機構都不會隻選擇一家信息服務提供商,大部分都會選擇兩種以上,關注海外信息看路透或彭博,關注國內市場則看萬德或天軟等佔據細分市場的國內信息商。”該分析師說。從目前來看,中國金融信息服務產業起步較晚,雖然近幾年在技術領域突飛猛進,但與彭博仍然不在一個競爭層面。
對此,有財經評論人士認為,必須下決心建立本國世界級的經濟金融數據和數據分析平台,就像阿裡巴巴一樣在世界電子商務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甚至處於領先地位,這是經濟金融安全的網絡屏障保障。
面對中國市場愈演愈烈的競爭格局,彭博自然也不會怠慢。彭博中國公關人員向人民網財經採訪組多次強調,中國是其“十分重要的增長市場”。
天相投顧報告顯示,2012年機構用戶和高端個人用戶潛在的數據產品市場規模超過70億元。而從較為一致的市場分析看來,“泄密門”或許使彭博遇上了一個需要小心應對的情況,但對其業務的實質影響“可能只是一條減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