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地下買賣猖獗 產業鏈暗藏“特殊需求”--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銀行卡地下買賣猖獗 產業鏈暗藏“特殊需求”

2013年06月04日05:27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無論是“卡販”收購、出售銀行卡的行為還是“戶主”本人將閑置銀行卡賣給“卡販”的行為,都是違法的

隨著銀行卡的普及,與銀行卡相關的犯罪活動日益增多。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為對接“洗錢”、詐騙、“刷信用”等特殊需求,網絡上已形成一個半公開的銀行卡買賣市場。專家指出,銀行卡交易涉嫌違法,影響惡劣,亟須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銀行卡網上公然售賣

隨著受理環境的改善和開卡成本的降低,一個人手中有三四張銀行卡已不再稀奇。而卡包漸滿的同時,針對銀行卡的灰色產業鏈也逐漸形成。

在搜索引擎上輸入“出售銀行卡”關鍵詞,大量售賣銀行卡的信息可以輕易搜到。

“金融理財卡業”網站的老板告訴記者,在他那裡,工行、農行、建行普通的銀行卡200元一套(包括開戶手續),帶身份証原件280元一套,帶網銀450元一套﹔招商銀行的銀行卡不好辦,價錢貴些,量大從優。一名在網帖上留下售卡信息的徐姓“卡販”告訴記者,工行、農行、建行帶網銀、身份証的銀行卡,一套500元,不帶網銀、帶身份証的,一套300元,如果是去年開的舊卡,價格還可以便宜些,一套200元。

交易方式上,“卡販”們大多較為謹慎,有的選擇淘寶交易,有的選擇先付定金,余額貨到付款或由快遞代收。據介紹,生意好的時候,一個“卡販”一個月就能賣出幾十套銀行卡。而令人疑惑的是,他們的銀行卡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徐姓“卡販”告訴記者,他的銀行卡主要有兩個來源:一種是面向社會收購的閑置銀行卡,普通銀行卡150元一套,帶網銀的300元一套,然后加價出售﹔另一種則是通過“黑市”購買身份証去各個銀行開的卡。“我們有自己的渠道,能買到很多偷來的身份証。拿著這些真身份証辦銀行卡,銀行不會懷疑,真正的‘戶主’也不知道。”

資料顯示,沈陽市皇姑區警方近日破獲的一起銀行卡犯罪案中,詐騙團伙曾以每張80元的價格購買了110張身份証,並在兩周之內,用這些身份証辦理了288張銀行卡。至案發時已以140元每張的價格賣出130張,非法獲利1.8萬余元。

產業鏈暗藏“特殊需求”

據了解,通過正常程序辦一張普通銀行卡一般隻需要十元錢工本費,有的銀行甚至免費辦卡。那這些動輒數百元一套的銀行卡又是為誰准備的呢?

第一,淘寶店主“刷信用”。一名“卡販”告訴記者,淘寶店主一般都需要人為制造些交易量,有的會買一些銀行賬號,讓錢在上面轉來轉去,制造虛假交易。

第二,詐騙分子隱藏身份。很多人都有收到詐騙短信的經歷,要求把錢打到某某銀行賬戶,戶主姓名某某某。這些“明目張膽”的銀行賬號極有可能是買來的。在沈陽市皇姑區警方破獲的銀行卡犯罪案中,一部分銀行卡即流向了這些電信詐騙分子。一旦有人受騙,騙子立即就近取現,完成贓款轉移。而由於並非銀行卡真實的“戶主”,警方很難查到他們頭上。

第三,“洗錢”需求。一名銀行員工告訴記者,在許多地方,銀行卡也已成為“禮品”。經常有人帶著三四個身份証辦銀行卡,在每張銀行卡裡存幾千元錢。他們並不諱言這些銀行卡是用來送禮的,等卡上的錢被取走,他們就會來銀行銷戶。

但是,購卡人並非該卡真正的“戶主”,一旦真正的“戶主”對該銀行卡進行挂失、銷戶,購卡人存在卡裡的錢就成了“戶主”的錢。對此擔憂,多個“卡販”向記者保証,“行有行規,肯定不會出問題”。

斬斷利益鏈需多措並舉

天津萬華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琳告訴記者,按照相關規定,銀行卡及其賬戶隻限經發卡銀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轉借。無論是“卡販”收購、出售銀行卡的行為還是“戶主”本人將閑置銀行卡賣給“卡販”的行為,都是違法的。

專家認為,銀行卡交易為詐騙、“洗錢”、刷信用等行為創造了有利條件,影響惡劣,危害嚴重,亟須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多措並舉,斬斷利益鏈條。

李琳認為,我們在關注銀行卡買賣市場的同時,更應關注其上游的身份証買賣市場。公安部門可通過技術手段,使挂失后的身份証失效,從根本上截斷銀行卡買賣市場的主要貨源。另外,按照現有規定,隻要帶上本人身份証和他人身份証,就可以為他人代辦銀行卡。相關部門可進一步嚴格代辦銀行卡的標准,原則上隻能由開卡人持本人身份証辦理銀行卡。

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認為,商業銀行為開展銀行卡業務,大大降低開卡人的開卡成本,導致一人多卡的情形非常普遍,客觀上為銀行卡買賣市場提供了便利。從加強監管的角度考慮,監管部門可考慮對個人辦理銀行卡的數量予以一定限制。

(責編:值班編輯、陳健)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