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壓縮地方融資 就難以盤活貨幣存量--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不壓縮地方融資 就難以盤活貨幣存量

鄒衛國

2013年06月25日08:28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不壓縮地方融資 就難以盤活貨幣存量)網絡配圖

2009年初,全球金融危機來襲之時,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信貸結構調整指導意見,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組建融資平台。當時這個本意為拓寬中央政府投資項目的配套資金融資渠道的舉措,使得地方融資平台如火山爆發,融資余額直扑7萬億。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爆發至今4年有余,至今,融資余額保守估計在10萬億元以上,而帶給中國經濟的危害也日漸明晰。這部分資產已經成為中國金融資源存量中危險而低效的有毒分子。盡管前述貸款指導意見在實施不到一年之后,政策風向已經逆轉,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防范潛在財政風險成為主基調,但時至今日,風險仍在累積。

最近一個多月裡,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三次提及盤活存量資金,強調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更有力地支持經濟轉型升級。業者將此解讀為讓貨幣結束在金融體系裡的空轉,而更多的轉向實體經濟。目前,央行已經收緊口袋,推動金融機構資產的重新配置。

無論中國的金融資產如何布陣,金融資源配置中,當下最畸形的就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這些機構佔據了過多的金融資源,成為制約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壓制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絆腳石。

國家審計署最近公布地方政府債務數據。這個數據是基於對36個地方政府本級2011年以來政府性債務情況的審計結果。審計顯示,36個地區2012年底債務余額共計3.85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12.94%。按照2010年的數據,這些地區政府性債務余額已佔到了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總額10.72萬億元的31.79%。這個巨額債務中,很多是高風險的。審計署稱,有9個省會城市本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已超過100%,最高達189%。

風險如此之高、規模如此之大,地方融資平台仍然能夠完成對金融資源的畸形佔用,有兩個支柱。

其一是金融機構的默許。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背后是國家信用。即使出現償還問題,國家最終會出來埋單。其二是地方政府對融資成本的不敏感。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會通過各種途徑融資,有通過信托途徑,有的甚至於不惜高成本違規集資。

地方政府對金融資源的過度佔用導致了嚴重的后果。

他們拉高了社會融資成本。地方政府佔用的金融資源規模之大,已經嚴重影響了中國金融資源的供給平衡﹔而相對於地方融資平台的政府信用,大部分企業是處於信用劣勢的,需要在地方融資平台的基准上,拿出更高的成本,來獲取融資。

他們嚴重影響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國正在展開利率市場化改革,利率要市場化,一方面資金貸出方要市場化,即銀行的改革﹔另一方面,資金的借入方也需要市場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作為資金借貸的交易對手,在國家信用的隱含擔保下,將使得利率市場化機制無法有效運行。

地方融資平台的資金來源與土地價格、高速公路、政府還貸公路收費密切相關。這幾類項目是地方融資平台主要的還款來源,往往導致高地價和高收費。高地價抬高了人們的生活成本、扭曲社會投資,使得制造業空心化,而公路收費則是抬高了國內的經濟運行成本。

總體而言,地方融資平台對金融資源的過度佔用,累積了金融風險,形成中國財政風險,並且還將成為政府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換、金融改革等等的障礙。要恢復正常的經濟循環,哺育實體經濟正常運轉,清算地方政府的對金融資源的過度佔用實極端重要。

監管機構一直在試圖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風險,總量控制,是目前的基調之一。筆者認為,隻要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還保持目前的規模,中國的社會融資成本就下不來、利率市場化就難以推進、相關諸種問題就無法解決。盤活金融存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就將金融資源從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手中擠出。

因此,地方融資平台問題的下一步應該要從“總量控制”過渡到“總量壓縮”。這種擠壓一旦能夠有效實現,超過萬億的金融存量從地方政府手中轉入到民間企業的實業體系,就能夠迸發出巨大增長能量。

 

(責編:聶叢笑、李海霞)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